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從機械表到多功能手表 記錄越來越美的時光

2017年10月07日08: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喬啟財夫婦的“上海”牌手表和“東風”牌手表。

 

  年過八十的喬啟財老人和老伴李翠英,坐在午后的陽光裡,小心翼翼地從盒子裡拿出來兩塊表擦拭著。表帶雖然生了鏽,表盤卻依然光潔如新,一個寫著“東風”,一個寫著“上海”。

  表多了不知道戴哪塊好

  喬啟財家裡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如今,兒女們早已成家立業,孫子孫女們也已長大成人,有的在上大學,有的已經工作。兒孫們經常回來看望老兩口,當然也沒忘了孝敬二老。

  李翠英老人站起身,從抽屜裡拿出好幾個盒子來。“你看,這些都是這些年孩子們陸續送我們的手表。”李翠英老人一一打開,如數家珍:“有一段時間大家都戴電子表,大兒子就給我買回來一塊。這是日本表‘西鐵城’,那會特別流行。”

  “有一次,在外工作的外孫回來,興致勃勃地給我送了一個盒子,讓我打開看。”喬啟財老人說:“我打開一看,是一塊很漂亮的手表,上面還印著毛主席的頭像。”

  “現在我家裡的手表很多了,每天戴一塊,一周都不用重復。而且手表功能越來越多:記步、定位、呼叫……”喬啟財老人突然嘆了口氣,“但表多了,反而覺得不知道該戴哪塊好了。”

  在當年,能戴上“上海”表、“東風”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兩位老人感慨道。

  “上海”初逢“東風”

  “縫紉機、手表、自行車,現在很普通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可稀缺著呢。”喬啟財老人說:“手表那會兒特別搶手,尤其是‘上海’牌這樣的好手表,很難買到。”

  李翠英在旁邊接話說:“1964年我們結婚的時候,這個‘東風’表是120塊錢。我當時當老師一個月的工資是21塊錢,他的工資是45塊錢,根本舍不得花這個錢。”

  老兩口想起了當年的事情,笑容寫在滿是皺紋的臉上。李翠英老人指著“東風”表說:“雖然我們結婚的時候很窮,但日子在慢慢變好。他還挺浪漫,有一天回家看我,突然拿出一塊表,說送給我,真是把我高興壞了。”

  當時由於工作原因,喬啟財老人在南昌鐵路局工作,李翠英則在老家的公社代課,這塊“東風”表就成了夫妻兩人之間的紐帶。

  后來,李翠英老人又用她攢的錢,買了一塊“上海”牌手表,送給了自己的丈夫。從此,“上海”與“東風”就“結了親”,成了他們感情的信物。

  倍加珍惜,不僅因為稀缺

  細細地看這兩塊表,“東風”側面的表冠上有些磨損,但擰兩圈發條,依然“老當益壯”地運動著。而“上海”表帶已經缺失,指針也停走了,但被一塊黃布一層層包著,表圈部分還閃閃發亮,主人對它的愛惜程度可想而知。

  喬啟財講了一個老伴現在才知道的原因。“那會兒去看你的時候,有一天早上你和別的老師調課,我們去了一趟縣城。兩人在外面不知道時間,你回來之后就把課給耽誤了。我當時就決定無論如何給你買一塊手表。”

  “我也一樣。”喬啟財老人說:“那會兒有了‘上海表’后,聽人們說,晚上睡覺就用牙齒咬表,能清晰地感受到機械表‘滴答’走表的聲音,有一次回家,我借給一個親戚,他出去挑水,生怕別人看不到表,故意把戴表的那隻手放在扁擔上,別提多逗了!”

  愛的見証者和傳承者

  大兒子喬海燕工作第一天,喬啟財老人曾把自己的那塊“上海”送給兒子,對他說:“你步入社會了,需要一塊手表。這塊手表的年齡比你還大,希望它能伴隨著你的進步,給你更多的支持。”兩年后,喬海燕有能力買自己喜歡的表了,他又把表還給了父親:“這塊表是您和母親感情的見証,應該由您來保管。我會記住您的要求,在工作生活中嚴於律己、公平待人。”

  喬啟財老人家裡的牆上挂著一家人的全家福,那是兩位老人的驕傲。“從結婚到現在,轉眼間50多年過去了。這表雖然也退休成了‘古董’,但見証了我們這個大家庭的成長。”李翠英老人說。

  “滴答滴”,擰了幾圈,東風表又“矯健”地走開了。這位“老人家”,從落戶到這個家,雖自無言,卻記錄了時光變遷,也見証了這個家的枝繁葉茂和越來越富裕舒心的生活。(記者 喬 棟攝影報道)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07日 06 版)

(責編:張希、姚欣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