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防護要做好 居家出行更安全
|
但普通民眾存在對酒精危險性認識不到位、使用知識缺乏等情況,據介紹,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消毒產品在有效滅活病毒的同時,還具有易燃、毒害、腐蝕等危險特性,如果使用儲存不當,極易引發火災、中毒、灼傷等安全事故。比如:乙醇俗稱酒精,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易燃、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酒精蒸汽與空氣可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爆炸燃燒﹔酒精在空氣中的爆炸極限為3.3%-19%,可以說酒精的爆炸下限非常低,當空氣中的酒精含量達到3.3%以上時,在遇到明火或靜電就會發生閃爆,比如日常穿的衣服上產生靜電也會引起酒精閃爆。含氯消毒劑(如84消毒液、次氯酸鈣等)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腐蝕性以及致敏性,與其它物質混用,有可能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劇毒氣體(氯氣),刺激人體咽喉、呼吸道和肺部而引發中毒。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除了“宅在家、少出門、雲聚會、勤洗手、外出戴口罩”外,如何科學居家消毒也是人們關注的重點。每天都要消毒嗎?消毒劑如何使用?國家衛健委近日最新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指出,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不受特殊管控的消毒產品可有效滅活病毒,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目前經組織專家研究,制定了《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居家使用消毒產品的安全提示》,引導大眾安全儲存和使用酒精等消毒產品。並對疫情防控期間居家使用消毒產品進行了安全提示。
居家消毒
如何做?
消毒劑的強度和濃度並非越高越好,高濃度消毒液既不能達到消毒效果,又會造成環境污染。在北京市疾控中心出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公眾防控指南(第一版)》中指出,消毒核心原則是:正常情況下以清潔衛生為主,當面臨傳染病威脅或者人群密集型活動時才有必要進行預防性消毒。對於日常居家清潔衛生和消毒,應首先開展家庭大掃除,清塵除污,清潔地板家具和廚衛設施﹔其次對家中手經常接觸的地方,比如手機、門把手、遙控器等物品表面進行消毒﹔如果偶爾外出,前往超市、火車站、機場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回家后應對出門時所穿戴的衣物、鞋帽進行清洗消毒。
居民提高健康素養,樹立消毒殺菌的意識很重要,但科學正確使用消毒產品同樣重要。有關人士提醒,公眾在使用各類消毒劑前一定要了解其性質,並仔細閱讀注意事項﹔使用刺激性強的消毒液前,應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消毒液腐蝕、刺激皮膚和呼吸道黏膜﹔如果被消毒的物體表面存在污物,應清洗后再消毒﹔消毒后一定要用清水洗手,以免消毒液殘留。目前,推薦公眾使用的主流消毒產品有84消毒液、泡騰消毒片、醫用酒精和滴露消毒液等。
消毒劑需配制 避免過度消毒
居家消毒人們會用84消毒液、漂白粉�水、含氯消毒粉或含氯泡騰片等含氯消毒劑來消毒。但這些用品不可直接使用,需要稀釋,配制成有效氯濃度500 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
使用消毒劑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應避免過度消毒,在受到污染時隨時清潔消毒。
清潔物品表面及地面時,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50∼500毫克/升)擦拭,作用30分鐘,再用清水擦淨。
配制方法:
1.使用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1︰100比例稀釋﹔
2.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
3.含氯泡騰片(有效氯含量480~580毫克/片):1片溶於1升水。
酒精消毒: 75%濃度效果最佳。醫用酒精消毒屬於化學消毒法,使用時要注意:75%濃度的效果最佳。
特別提醒: 不要把酒精大量噴洒在嬰幼兒和成人身體上,一方面防止酒精過敏,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使用時不可靠近火源和熱源,防止火災。
學名乙醇的酒精,在常溫常壓下就是一種易燃、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閃點僅13℃,擴散后蒸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爆炸燃燒。
給電器表面消毒,應先關閉電源,待電器冷卻后再進行,如用酒精擦拭廚房灶台,要先關閉火源,以免導致爆燃。
每次取用酒精后必須立即將容器上蓋封閉。家庭不要大量囤積酒精。
如果酒精濃度過高(例如 90%),需稀釋至75%左右使用,否則無法有效殺滅病毒。
84消毒液勿與洗滌劑、酒精混用: 最常見的84消毒液,是一種以次氯酸鈉為主的高效消毒劑,本身消毒作用就很強,請單獨稀釋使用。
一旦84消毒液與潔廁劑(如潔廁靈)或酸性洗滌劑混合使用,會產生化學反應,加速次氯酸的分解,釋放氯氣。
這種黃綠色的刺激性氣體,易引起呼吸道的嚴重損傷,對眼睛、黏膜和皮膚都有高度刺激性,人吸入后很快就會引起氯氣中毒,當濃度達到3000毫克/立方米時,能致人死亡。
同時,84消毒液也不能與酒精(弱鹼性)、鹼性洗活劑(如洗衣粉)同時使用,84消毒液主要有用成分次氯酸鈉(NaClO)是強鹼性、強氧化性,混合其他鹼性,會影響NaClO的電解平衡,減弱消毒效果﹔若鹼性過強,可能生成Cl2,也就是氯氣。
居家勤通風 做好空氣消毒
每天室內通風換氣至少2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吃熟食, 做好餐飲具消毒。盡量避免密切接觸家禽和野生動物,拒絕野味。家用餐具可以用煮沸或高溫消毒15 min。
使用消毒產品提醒:
注意通風:在室內使用酒精等消毒產品時,需要保証良好通風,使用過的毛巾等布料清潔工具,在使用完后應用清水清洗后置於通風處晾干。
正確使用:在使用酒精前,要清除使用地周邊的易燃物,使用時不要靠近熱源、避開明火﹔用酒精給電器表面消毒前,應先關閉電源,待電器冷卻后再進行。在調配及使用含氯消毒劑時,必須佩戴橡膠手套,並且嚴禁與其他消毒或清潔產品混合使用,尤其嚴禁與酸性物質接觸,盡量不要用於衣物的消毒,必須使用時濃度要低,浸泡的時間不宜過長。過氧乙酸消毒液具有一定的毒性,在進行室內噴洒消毒時濃度不宜過高,以免危害人體﹔過氧乙酸還對金屬有腐蝕性,不能用於對金屬物品的消毒。
適量儲存:酒精是易燃易揮發的液體,居民在家中用酒精消毒時,建議購買大眾用小包裝的醫用酒精,單瓶包裝不宜超過500毫升,嚴禁在家中大量囤積酒精,以免留下安全隱患。其他類型消毒產品也要適量、分開儲存。
安全存放:消毒產品應儲存於陰涼、通風處,遠離火種、熱源,避免陽光直射。酒精容器應首選玻璃或專用的塑料包裝儲存,並且必須有可靠的密封,嚴禁使用無蓋的容器。同時,盡量不要使用普通礦泉水瓶等非專用包裝物盛放酒精。酒精每次取用后,必須立即將容器上蓋封閉,特別要注意蓋緊蓋子,避免揮發。
加強教育:有幼兒的家庭,消毒產品應該放在小孩觸摸不到的地方,避免誤服。對於年紀稍大的孩子,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解消毒產品的特性,教育孩子不要隨意觸碰消毒產品,更不能用火點燃。
勤洗手 做好手消毒
飯前便后要洗手,這是手衛生的基本要求。排泄物中可能存在病毒,要求每個人都更加關注手衛生。下而這些情況都需要洗手:傳遞文件前后﹔在咳嗽或打噴嚏后﹔在制備食品之前、期間和之后﹔手臟時﹔在接觸他人后﹔接觸過動物之后﹔接觸公共物品﹔外出回來后。
在流動水下,淋濕雙手取適量洗手液(肥皂),均勻涂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縫。在流動水下徹底沖淨雙手,擦干,取適量護手液護膚。注意擦干宜使用紙巾。具體揉搓步驟為:
內: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揉搓。
外: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交換進行。
夾: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指縫相互揉搓。
弓:彎曲手指使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大: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立:將五個手指尖並攏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交換進行。
如果沒有流動的水,如何做好手消毒?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說,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產品清潔雙手。75%酒精可滅活病毒,含酒精消毒產品可以作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品。
“光做好手的消毒還不夠,還要消毒手機。”張流波提醒,手機跟手一樣,也要做到時常消毒。在做完手衛生之后,要用酒精、消毒紙巾擦拭手機。
辦公區域
注意啥?
一、建議辦公區域每日通風3次,每次不低於15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在能夠保証適宜室溫的情況下,可持續通風換氣。
二、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多人辦公時要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接待外來人員雙方佩戴口罩。
三、打噴嚏或咳嗽時用過的紙巾放入有蓋的垃圾桶內,若當時沒有紙巾可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四、保持勤洗手、多飲水,堅持在進食前、如廁后、打噴嚏咳嗽用手捂后、手臟時規范洗手。辦公區環境保持清潔。
口罩
如何節約用?
佩戴口罩是抵御新型冠狀病毒的基本手段。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時時刻刻佩戴口罩,出門是不是必選N95呢?其實不然,在不同的場合,我們可以選擇戴口罩或不戴口罩﹔在不同的公共場合,我們可以選擇佩戴不同的口罩。
如何使用好我們手中數量有限的口罩,怎樣既能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又能安全有效地守護我們的健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主持人王寧給您支幾招。
佩戴不佩戴口罩,佩戴什麼樣的口罩?應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來確定,如果是獨處,沒有與外人密切接觸,可以不戴口罩。一家人健健康康宅在家裡,在自己的私家車上,可以不戴口罩。如果是出入於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超市購物、乘坐電梯、封閉辦公,或者到普通醫療機構就診的患者,建議您佩戴普通醫用口罩,也叫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回家后將口罩置於潔淨、干燥的通風環境下,自然晾干,還可以重復使用。
而對於人員密集場所的工作人員,和與疫情相關的行政管理者、警察、保安、快遞員等,還有普通門診病房的醫護人員,居家隔離人員及其家人,建議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此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延長口罩的使用時長和更換頻率。一般來說,如果口罩沒有明顯的臟污、變形,可以不必四小時一換。但如果口罩出現了臟污、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
對於網上出現的很多給口罩消毒的做法,比如蒸鍋蒸,消毒液洗、微波爐消毒等,不建議您這麼做。因為這樣對材質的損害,是不可預知的,很可能造成口罩變形、老化、變鬆,從而導致過濾效率下降,過濾層受損,或者沒有辦法達到氣密性要求。
專家提醒, N95或KN95等醫用防護口罩,在健康人的日常情況下,是不必要的,但對於時常與新冠肺炎病人密切接觸的一線醫護人員,卻是必須的防護物資。目前醫用防護口罩的生產力有限,讓我們理性防護,戴合適的口罩,把N95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外出活動
如何防?
1、日常生活與工作出行人員,外出前往超市、餐館等公共場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要佩戴口罩,盡量減少與他人的近距離接觸。個人獨處、自己開車或獨自到公園散步等感染風險較低時,不需要佩戴口罩。
2、出現可疑症狀需到醫療機構就診時,應佩戴口罩,可選用醫用外科口罩,盡量避免乘坐地鐵、公交車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務人員相關疾病流行地區的旅行居住史以及與他人接觸情況,配合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相關調查。
3、遠距離出行人員,需事先了解目的地是否為疾病流行地區。如必須前往疾病流行地區,應事先配備口罩、便攜式免洗洗手液、體溫計等必要物品。旅行途中,盡量減少與他人的近距離接觸,在人員密集的公共交通場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時要佩戴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口罩在變形、弄濕或弄臟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需及時更換。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區時公共交通票據信息,以備查詢。從疾病流行地區返回,應盡快到所在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進行登記並進行醫學觀察,醫學觀察期限為離開疾病流行地區后14天。醫學觀察期間進行體溫、體征等監測,盡量做到單獨居住或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減少與家人的密切接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