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慢性病患者如何注意用藥安全?
疫情期間,很多醫院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採取了暫停或預約門診的措施。對於需要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者而言,買藥成了一個難題。這種情況下,患者們應該怎麼做呢?
2月20日,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司長熊先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家醫保局重視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服藥的問題,支持醫療機構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增加單次處方用藥量,減少病人到醫療機構就診的次數。目前,山東、海南、重慶、四川等地,對於慢性科病患者,支持根據病情的需要取藥放寬到三個月。
因此,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哮喘、癲癇、前列腺增生肥大等慢性病患者,就醫時可以要求醫生適當延長開藥量。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如果藥物用完又無法面診,而且自身病情穩定、血壓控制得好、體征沒有異常,可以沿用過去的處方去藥店開藥。但是,如果血壓控制得不好、體征出現異常,還是應該通過各種方法就醫,找到治療效果不好的原因,確定新的治療方案。
疫情期間,藥品短缺也是大家通常會面臨的問題。有患者問,如果藥店沒有自己常用品牌的藥了,能否選擇其他品牌的同類藥物替代呢?
首先應該詢問醫生或藥師,自己所服用的藥物治療窗情況如何。因為有些藥物的治療窗非常窄,即藥物的有效濃度范圍,濃度太低無效,濃度太高會導致中毒。例如卡馬西平、胺碘酮、華法林、氨茶鹼等,原則上不允許隨便更換廠家和品牌。如果患者服用的是治療窗窄的藥物,更換廠家和品牌時,必須通過藥師的監測,確定新的治療方案。
此前有新聞報道稱,某些抗病毒藥物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患者有效,引發了一些普通人的搶購,希望可以預防新冠肺炎。對此,建議不要搶購和儲存藥品,因為目前沒有証據証明這些藥物可以預防新冠肺炎,而且還會影響患者的使用,造成資源的浪費。
另外,兒童、老人、孕婦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人群,兒童可能誤服、老人可能漏服多服,孕婦隨便服藥可能會對自身和胎兒造成傷害。因此,他們的藥品需要保管好,做好服藥記錄,服藥前一定要咨詢清楚用藥量和注意事項。
受訪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藥學部趙志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