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科普要易懂管用
疫情防控,科普不可或缺。防疫知識走進千家萬戶,將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更多理性力量
“鞋子會把病毒帶回家嗎”“檢測儀會不會造成交叉感染”“可否通過大強度鍛煉提高抵抗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每次都會邀請專家解答公眾疑惑。專家們的話,老百姓信得過、聽得懂,成為人們了解疫情防控知識的權威信息。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院士、醫護專家、科普工作者,通過新聞媒體或網絡平台,不停向公眾傳播疫情防控知識。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活潑的形式,介紹知識,解讀疫情,回應關切,消除謬誤,筑起了普通人抗“疫”的防線,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疫情防控,科普不可或缺。一方面,廣泛普及科學防護知識,能夠增強群眾的自我防范意識和防護能力,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有利於引導群眾正確理性看待疫情,消除恐慌心理,克服焦慮情緒,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更好更快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科普工作質量,增加群眾和社會急需的科學知識供給。
有效增加科學知識供給,應加強疫情防控科普與科研工作聯動。當前,疫情科研攻關正處於關鍵階段,科學家對病毒規律性的認識仍待深化,藥物及疫苗研發還在進行。正確把握科研與科普兩者間的關系,科普知識要跟進最新的科研進展,在滿足群眾信息渴求的同時,還應經得起時間檢驗。
有效增加科學知識供給,也意味著提高疫情防控科普信息的權威性。目前,疫情防控知識來源多、數量大、傳播廣、普及快,有時候不可避免會導致信息多樣化,甚至互相干擾。須校好疫情防控的“知識准心”,發揮權威科學家的作用,給群眾一個“定心丸”。
新冠肺炎傳染性強、隱蔽性大、危害嚴重,短期內公眾對相關知識需求激增,公眾關注點不一樣,接受信息的途徑也不同,科普工作尤其應注重創新傳播手段。統籌利用好各種傳播渠道,發揮傳統媒體權威性強,新興傳播渠道形式活潑、覆蓋面廣的優勢,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普,確保“科普不掉線”。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形勢依然復雜。繼續拓展向好勢頭,仍要堅持向科學要答案。科普工作也要及時跟上,防疫知識走進千家萬戶,將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更多理性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