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出現一罕見“病例”

超大質量黑洞因“消化不良”而噴發物質

2017年07月12日10:21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超大質量黑洞因“消化不良”而噴發物質

  據每日科學網近日消息稱,天文學家利用射電望遠鏡陣列獲得的高清晰度圖像,發現了一超大質量黑洞因“消化不良”而噴發物質的細節,這一太空中罕見的“病例”令天文學家們震驚不已。

  黑洞是宇宙中的龐然大物。一般認為,在所有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而橫亙在太陽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幾乎比太陽大400萬倍。

  此次,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領導的小組,在距離地球2000多萬光年遠的位置,發現了這個位於星系NGC5195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相當於太陽質量的1900萬倍。星系NGC5195還有一個“塊頭”較大的同伴NGC5194,引力將它們束縛在一起,由於二者的位置關系,導致有大量物質向NGC5195星系中央黑洞滑落。而這個黑洞卻正處於“消化不良”的狀態中,噴出了相當多的物質,宛如對著宇宙空間“嘔吐”。

  研究團隊結合了多個波段望遠鏡的觀測結果,包括英國e-MERLIN射電望遠鏡陣列,以及美國的哈勃望遠鏡、錢德拉X射線和甚大陣列望遠鏡等設備的高清晰度圖像。他們發現,當物質高速旋轉著被黑洞吞噬時,黑洞吸積盤(類似黑洞等致密天體周圍,由於物質受到引力作用向中心跌落而形成的盤狀結構)會不斷發生變化。換句話說,黑洞的“胡吃海塞”,使吸積盤增大,也促使黑洞無法再繼續良好地“消化”這些物質,最終使吸積盤破裂,向外噴射出物質。

  研究人員解釋稱,當物質噴出時,接近光速傳播的電子與星際介質的磁場相互作用,並以射電波發射能量。沖擊波再使星際介質加熱膨脹,並從周圍的中性氫原子剝離電子形成離子氫,進而產生了哈勃和錢德拉望遠鏡觀測到的弧線,而這是人類可在電磁頻譜上看到的、星系尺度上的“大事件”。(記者 張夢然)

(責編:高黎明、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