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探秘:36顆迷你衛星組成星座探測大氣層

2017年07月19日14:46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國防科大立方星示意圖(來源:中國軍網)

 你聽說過迷你衛星嗎?據央視網消息,2017年4月18日凌晨,歐盟資助的QB50項目團隊通過火箭向國際空間站一次性發射了28顆迷你衛星,平均每顆衛星費用僅50萬歐元(包括發射成本)。據《解放軍報》報道,6月23日,由國防科技大學自主研制的“國防科大立方星”在印度航天中心與歐盟QB50計劃中的其他7顆立方星一同發射升空,運行狀態良好。

那麼,到底什麼是迷你衛星?這36顆迷你衛星在太空將完成什麼任務?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歐盟QB50項目和這些迷你衛星。

什麼是迷你衛星?

這些迷你衛星,其實都是立方星。那麼,什麼樣的衛星才能被稱為立方星?據《中國青年報》報道,立方星是目前國際上廣泛用於大學開展航天科學研究與教育的一種微納衛星,其外形設計、內部構造以及配件接口等均採用國際通用標准。標准的立方星採用1U架構(10cm×10cm×10cm),在此基礎上,可根據需求進行升級、擴增為2U架構、3U架構,甚至更大。立方星採用統一的設計制造標准,更有利於衛星在國際上的流通、合作和使用,其發射與制作成本一般可以控制在數百萬元人民幣以內,遠低於大衛星。

歐盟QB50計劃是什麼?

據西部網報道,2011年1月,由西北工業大學與比利時馮·卡門流體力學研究所、歐洲航天局、德國宇航中心、美國斯坦福大學、英國薩瑞大學等一起共同發起的QB50計劃正式啟動。據《西安日報》報道,QB50計劃是歐盟第七框架協議的旗艦項目,它通過國際大學科計劃吸引了全世界23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科研機構參與,共同發射36顆2U架構和3U架構的立方星,組成國際衛星星座開展對低熱層大氣的科學探測。QB50計劃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參與國家最多的航天項目。

據央廣網報道,國防科技大學是我國第一批參與歐盟QB50計劃的高校,並組建了以研究生為主體的“QB50計劃項目組”。“國防科大立方星”是該校開展航天國際合作取得的一項標志性成果,也是該校近5年中成功發射的第10顆微納衛星。

36顆迷你衛星的任務是什麼?

據中新網報道,QB50計劃目前採用36顆立方星組成星座,對目前人類尚未深入涉足的低熱層大氣的中性粒子、帶電離子組成與分布、阻力參數、大氣溫度與磁場等進行長時間多點在軌測量,並開展衛星再入大氣層過程的相關研究。這將是人類首次開展對低熱層大氣的全面探測,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據《科技日報》報道,從衛星發射到隕落,整個系統的生命周期為大約3個月。BQ50項目在完成對大氣探測的基礎上,還將開展衛星編隊飛行、太陽帆推進、太空垃圾清除、航天器再入返回等多項創新技術研究。(劉金娟)

本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設計師錢航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張佳麗(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