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日報》報道,1915年11月25日,愛因斯坦發表的廣義相對論在天文界與物理界掀起了軒然大波。1916年,德國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史瓦西半徑,預言了太空中存在一種“不可思議的天體”。1967年,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巴德·惠勒命名為黑洞。那麼,什麼是黑洞?黑洞有哪些類型?科學家是如何發現它們的?
2017年7月9日,市民在中國人工智能小鎮利用VR技術體驗進入黑洞。
(龍巍/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科技日報》介紹,根據目前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的理解,黑洞是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燃料耗盡之后,發生引力坍縮而產生的體積小、密度大的天體。據新華社報道,黑洞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兩種,即恆星級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恆星級黑洞是大質量主序恆星滅亡后的產物,可以被認為是恆星的某個階段,其質量與超大質量黑洞相比較小﹔超大質量黑洞是一種超大黑洞,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100萬倍至100億倍。科學界普遍認為,超大質量黑洞廣泛存在於各個星系中。
對於黑洞的發現,科學家們自有辦法。據新華社報道,科學家們常用以下幾種方法發現黑洞:
1、尋找彎曲的光線。黑洞會產生強大的引力場,包括光在內的任何東西都會在引力場附近發生彎曲,所以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彎曲光線找到黑洞﹔
2、觀察星星的運動軌跡。黑洞的引力會對附近天體產生影響,所以如果科學家們發現在一個范圍內,所有恆星都圍繞著一個黑暗的中心運動,就意味著這個黑暗的中心可能是黑洞﹔
3、X射線泄露黑洞行蹤。當黑洞吞噬物質時,會在黑洞視界外圍形成一個旋轉的氣體吸積盤或者噴流。吸積盤和噴流能夠產生X射線,所以科學家可以通過捕捉宇宙中的X射線推斷黑洞的存在﹔
4、通過引力波尋找黑洞。2015年9月14日人類首次探測到的引力波就來自於兩個黑洞的並合,而引力波也是黑洞以及雙黑洞系統存在的最有力証據。(肖原)
本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設計師錢航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