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式上壓軸亮相的神秘“大殺器”難道是它……

2017年08月01日08:16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閱兵式上壓軸亮相的神秘“大殺器”難道是它……

30日上午,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壓軸出場的核導彈方隊向世人展示了“國之重器”的強大實力。電視直播雖沒有透露兩型核導彈的具體型號,但還是引起了廣大軍迷的高度關注,特別是最后出場的一型核導彈。有網友猜測,這就是東風-31家族的最新型號——網上所稱的東風-31AG洲際彈道導彈。

科技日報記者注意到,軍事博物館舉行的建軍90周年主題展覽中,出現了一款名為DF-31AG的新型洲際彈道導彈模型,引發媒體極大關注。此后不久,細心的觀眾又發現,模型上的字母“G”被工作人員進行了掩蓋。此種“猶抱琵琶半遮面”之舉,令這型導彈披上了更加神秘的外衣。

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王群教授就此表示,從閱兵直播可明顯看出,第一型參閱的東風-31A發射筒尾部突出,有4個穩定調平支柱,這表明它基本隻能在堅硬地面起豎發射,也就是必須要在預設的混凝土陣地發射,其構造不足以支撐其在野戰條件下機動並在野外鬆軟地面進行發射。而第二型參閱的導彈尾部和俄羅斯的白楊M類似,有一個可延伸的底部緩沖機構,也叫緩沖墊,即發射筒后部的套筒式圓形突起部分。導彈起豎后,緩沖墊可緊貼地面,有效吸收和緩沖導彈發射時對地面形成的巨大反作用力,並盡可能不影響導彈的垂直發射姿態。這樣導彈就能在野戰環境下比較鬆軟的地面發射,發射時導彈的穩定性也更好,有利於提高精度。

“同時,這型導彈的發射車也進行了改進。雖然電視畫面上,導彈車匆匆而過,但是通過造型的變化,再結合視頻截圖可以判斷,發射車有了較大不同,從以往的半拖挂式運輸—起豎—發射一體三用車,變為了採用全驅動越野底盤的、整體式的運輸—起豎—發射一體的新構型車。相應地,發射車的性能肯定與以往不同,能適應復雜地形,提高行進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王群判斷,“這樣的好處就是,它不但可以公路機動,也可以野外機動,並為導彈無依托隨機發射奠定技術基礎,使導彈適應能力更好,生存能力增強,快速反應能力提升。”

王群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導彈外形發生重大變化,採用了部分新的革命性的技術,那就應該是一個新型號。這次顯然還看不出有這些改變。同時,我們已經有了東風-41這個射程和威力更大的新型號,如果再發展新型號,就會帶來各型導彈性能任務的重疊,造成研發成本的浪費。因此,基本可以肯定它應該是東風-31A的改進型,極有可能是東風-31AG。”

記者了解到,從導彈研制發展的過程來看,可以預計這次外形的變化也會順便涉及對其他一些技術細節的改進。

“比如,從此前曝光的模型上看,其發射筒變得更粗、更長了一些,可以判斷發射燃料更多,導彈射程也會相應更遠。另外,應用緩沖墊后,其導彈起豎和調平技術也要改進,測量以及定位、定向、瞄准等手段相應也要做出變化。需要指出的是,東風-31AG的整流罩外形和網絡曝光的東風-41有明顯區別,分導式多彈頭的東風-41整流罩非常圓潤、略顯‘胖大’,但這個不是。其表現出的直徑尺寸和形狀不足以讓它安裝分導式多彈頭,應該還是單彈頭。”王群判斷。

“總之,東風-31AG雖然不太可能是分導式多彈頭,但其他主要性能得到了很大改善。主要體現在,導彈的射程更遠、機動能力更好、發射准備時間更短、生存能力和反擊突然性更強、命中精度更高。”王群說。(記者 張強)

(責編:賈越喬(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