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嗎?我們經常在各種報道中看到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新發現的成果,比如據浙江在線報道,今年6月,美國太空總署(英文簡稱NASA)宣布,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219顆新的候選行星,其中10顆為類地行星。那麼,你是否真的了解這個幫我們揭開諸多太空秘密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呢?它肩負著哪些任務?
貴陽市民利用天文望遠鏡看太空。(王欽/人民網)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專門用於探測太陽系外的類地行星
據新華網報道,2009年3月6日,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它以生活在16世紀至17世紀的德國著名天文學家約翰內斯·開普勒的名字命名,是世界首個專門用於探測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航天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主體大致呈圓筒狀,直徑2.7米,長4.7米,攜帶有直徑為95厘米透鏡的光度計裝備,以及95兆像素的CCD感光設備。它具有極其靈敏的觀測能力,比如它在夜間可以從太空中觀測到地球上一盞普通燈被關閉的光線變化。此外,它繞太陽飛行時,運行軌道和地球軌道基本重合,一個周期約為372天。
此外,《科技日報》介紹,最新公布的候選行星是開普勒“上崗”頭4年對天鵝座空域進行觀測后獲得的最后一批成果。NASA開普勒項目科學家馬裡奧·佩雷斯表示:“開普勒提供的數據獨一無二,這些數據組成了世界上唯一囊括這些類地行星信息的數據庫。理解這些類地行星在星系中的出現頻率,有助於NASA在未來任務中直接為另一個‘地球’拍照。”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實際上,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在設計時規定的任務期是3.5年,所以現在它已經屬於超期服役了。並且,它曾在2013年因嚴重故障被宣布報廢,但在科學家的努力下,它又在2014年5月“復活”。
地球“表親”如何尋?
既然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任務是尋找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那麼它要如何發現這些地球“表親”呢?具體來說,據《北京日報》報道,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會同時監測約10萬顆恆星亮度的變化,並每隔30分鐘記錄一次。當某顆行星經過恆星表面時,它就可觀測到恆星因受行星遮擋所發生的細微亮度變化,進而找到行星,就如同通過捕捉恆星的“眨眼”來判斷行星的存在。
尋找行星一直是人類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的目標之一,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看到地球的“表親”。(孔睿)
本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設計師錢航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