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緩釋藥物 作用時間更長

新型納米輸藥系統可抑制器官排異反應

2017年08月11日09:47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新型納米輸藥系統可抑制器官排異反應

據最新一期《自然·通信》雜志報道,美國耶魯大學研究人員利用納米粒子研發的藥物輸送系統,可使供體組織對受體免疫系統“隱而不現”,從而減少了器官移植的並發症。

近年來,盡管器官移植領域取得了很大進步,但短期和長期器官排異反應依然具有風險。T細胞是識別和攻擊異物的白血細胞,也是器官排異反應背后的主要元凶之一,其中最有效的效應記憶T細胞,由供體器官血管內皮細胞表面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蛋白激活。

研究人員可用阻礙靶基因表達的siRNA(小干擾RNA)來讓這個蛋白靜默。利用常規輸送方法,siRNA的影響僅持續幾天,但從死亡供體移植的器官,通常需要數周來“治愈”和降低排異反應風險。此外,siRNA還會給並不需要治療的其他器官的血管內皮細胞帶來副作用。

為了延續siRNA的作用,耶魯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藥物輸送系統,其中基於聚合物的納米粒子,可攜帶siRNA到達移植部位並緩慢釋放藥物。他們還開發了在供體器官被移植之前將納米粒子引入其中的方法,這樣藥物隻針對移植器官而不是全身。

這些納米粒子可針對特定屬性進行調整,其帶有的微量正電荷同siRNA核酸負電荷相互作用,使納米粒子成為藥物的自然載體,突破了目前商用納米粒子僅能攜帶限量藥物的極限。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將直徑為幾毫米的部分人動脈用攜帶siRNA的納米粒子進行了處理,然后移植到注射了人類T細胞的免疫缺陷小鼠的腹部主動脈。結果發現,在移植六周后,納米粒子依然存在於供體組織,並明顯靜默了蛋白表達。而且,不相關器官的血管內皮細胞毫無損傷。

研究人員表示,移植后的最初幾周至關重要。推遲排異反應的開始時間,將使排異反應變得更溫和、更易控制,后期排異反應也會更少。(記者 馮衛東)

(責編:王雪(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