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次經過北京地鐵出站口的小賣部,筆者都遇見這樣的場景:市民出行忘帶現金,想用手機支付在小賣部兌換現金乘地鐵或公交。之所以有市民要換現金,是因為北京公交不支持手機移動支付。現在,這種情況將有望得到改觀。日前,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表示,自即日起北京市民可刷手機一卡通乘坐所有地鐵線路,隻要市民所持手機具有NFC(即由非接觸式射頻識別技術應用而來的)功能,下載指定APP后,即可隨機生成一張“手機一卡通”,進站時對閘機的感應區刷手機即可通行。
在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智能終端大量普及的當下,北京地鐵全面啟用“手機一卡通”,是方便市民日常出行的便民舉措,也是邁向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探索。據報道,由於這項新技術剛剛應用,目前還存在幾個短板:一是包括蘋果在內的部分品牌手機還不能刷﹔二是還不支持在線退費和領取電子發票﹔三是有屢次刷不上的情況,在高峰時期易引起旅客擁擠滯留。
從技術角度說,“手機一卡通”所依賴的NFC功能,簡單說就是使閘機的感應器能識別手機中的專門芯片,從而實現電子支付。因此,“手機一卡通”的有效使用,需要手機軟硬件和權限都適配移動支付系統,這就對使用者的手機設置了一定門檻,未來還需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提高支付系統的兼容性和敏銳性,為乘客提供更優化的服務體驗。
發展智能交通離不開移動支付技術,早在2016年7月1日,我國就實施了《交通一卡通移動支付技術規范》,為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提供了統一的移動支付技術標准和規范。在此基礎上,全國公共交通遠景展望將實現互聯互通,全國客流可實時顯現為信息流,這對我國交通規劃、客運銜接、公共安全、成本收益分析都將大有幫助。
智能交通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其著眼點應該是讓市民出行更加方便。今年以來,各地智能交通建設都在提速。6月,山東青島推出了支付寶、微信等多種“移動支付”的公交線路。7月,廣東深圳開通交通二維碼支付,市民可選擇NFC支付、信用支付、二維碼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8月6日,貴州貴陽也推出了支持二維碼掃碼移動支付的BRT(快速公交系統)。這些技術和機制創新都有效地減少了用戶支付環節,節約了乘車時間,改善了用戶體驗,進而提升了地方公共服務水平,帶動了區域經濟結構加快轉型發展。
科技,讓人類生活更美好。智能交通,說一千道一萬,是要讓旅客在交通出行中更加方便、快捷、省事。智能交通建設需要強化親民便民惠民的理念,不妨在推進“手機一卡通”工程時配套推進支付方式改革,例如在窗口或自動購票時增加支付寶、微信等普及化的支付方式,從而讓智慧出行多一種選擇。(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