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安全鎧甲 “華龍一號”成核電技術的“中國名片”

2017年08月16日10:14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在東海之畔,中國自主研發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電站5號機組吸引著全球的目光。據新華網報道,2017年5月25日,重約340噸的鋼質穹頂經過3個多小時的調度,精准地落在45米高的5號機組堆頂上,“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成功完成穹頂吊裝,比預計進度提早了14天。

開工建設兩年多來,這座代表中國制造業先進水平的機組已按期完成多個節點工程,打破世界核電領域“首堆必拖”的魔咒。“華龍一號”將由此走向世界。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2017年4月29日,參觀者在了解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陳曉根/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華龍一號”代表中國走向世界

據中青在線報道,“華龍一號”是我國自主創新、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它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之后,又一個具有獨立自主的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躋身先進核電技術行列。

目前,中國自主核電技術正在加快實現型譜化,為不同國家的核電建設需求提供支持。據《科技日報》報道,“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即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2號機組已於2015年8月20日開工建設﹔2016年卡拉奇核電3號機組也已開工,目前工程進展順利。中核集團副總經理俞培根在接受《南京日報》的採訪時表示,僅中核集團出口的海外核電機組便已增至8座,並與阿根廷、英國、埃及、巴西等近20個國家達成了合作意向。

“華龍一號”穿了三道安全鎧甲

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提高核電站抗震設計基准成為核電技術改進的主流。據人民網金融頻道報道,“華龍一號”為滿足最新核安全標准並最終走向國際市場,成功地將抗震設計基准從二代加核電廠的0.2g提升至0.3g。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華龍一號”的設計可以抗擊9級的強震,抵御A380型號的大飛機沖撞。因為“華龍一號”的核島反應堆結構穿了兩層“盔甲”,即具備雙層安全殼結構。與之前的核電堆型相比,“華龍一號”的安全殼有了明顯加強,內層安全殼厚度增加至1.3米,新增的外層安全殼厚度為1.5米~1.8米。

除了外部保障,據央視網報道,“華龍一號”還有一個保証核安全的重要方法,就是使用了一套非能動安全系統。非能動的系統利用自然循環,在失去電力供應的時候依然可以發揮作用。“華龍一號”按照最高的安全標准,可以在事故發生后30分鐘,不需要操作員來干預,事故發生72小時可以完全做到場內自制,不需要外部支持。

此外,燃料技術是反應堆的核心技術之一,不斷升級核燃料技術是改善核電站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的有效手段。此前,這一技術長期被國外所壟斷。據中國經濟網報道,為改變這種被動局面,中核集團開發出12個月換料的CF2燃料和18個月換料的CF3燃料,用以解決出口受限問題。目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F系列燃料組件已獲得突破性進展,預計從2017年起將陸續實現工業化應用。(劉金娟)

本文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士王乃彥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張佳麗(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