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下午,連綿陰雨的拉薩短暫放晴。
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薩部,參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儀式的科研人員、青年學生和保障人員全體沸騰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向他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啟動儀式上宣讀了習近平的賀信,宣布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
將走進“亞洲水塔”的核心阿裡地區
五支科考分隊、上百名科研人員在拉薩集結,將開始為期一個月的河湖源綜合科考。這是繼“江湖源”之后,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2017年實施的第二個考察計劃。
“青藏高原的變暖幅度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將會怎樣威脅‘亞洲水塔’?我們需要了解它的變化過程,提出應對方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姚檀棟院士介紹,此次“河湖源”科考隊將走進“亞洲水塔”的核心地帶阿裡地區。
阿裡地區是亞洲幾條大河的發源地:獅泉河下游為印度河﹔象泉河流入印度河﹔馬泉河下游為雅魯藏布江﹔孔雀河流入尼泊爾,注入恆河。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恆河源區統稱為“三河源”。
“雅魯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我們要在雅江源頭杰瑪央宗冰川的末端,建立一個大本營,對冰川物質平衡、冰川融水以及雅江上游的徑流進行詳細觀測。”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鄔光劍是本次河湖源科考“冰川分隊”隊長,他們這次主要圍繞杰瑪央宗、納木那尼和古裡雅三大冰川區開展野外工作。
除了考察冰川與環境變化,各科考分隊還將分別考察“河湖源”湖泊河流與環境變化、流域水文氣象、土地資源變化與區域發展,以及生態與生物多樣性變化情況。
年內,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還計劃實施中巴經濟走廊綜合科學考察和南亞陸路通道綜合科學考察。
涉及泛第三極地區的5個區域
“由我國科學家自主開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即將啟動,標志著青藏高原的生態保護和科學研究邁入新的發展階段。”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在啟動儀式上說。
從劉延東副總理手中接過“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旗幟”,“總隊長”姚檀棟感到肩負的使命又重了些。
“習總書記從國家戰略需求和國際大勢的判斷提出了對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科學目標。”在姚檀棟看來,由中科院組織實施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上升到國家層面了。特別是“守護好世界上最后一方淨土”,對青藏高原上的所有中國科學家提出了領跑世界和服務於全人類的要求。
以青藏高原為核心,向東西南北不同方向輻散,涵蓋青藏高原、帕米爾、興都庫什、伊朗高原、高加索、喀爾巴阡等山脈,面積約2000萬平方公裡,姚檀棟稱之為泛第三極地區。“這一區域也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區,與全球30多億人的生存與發展環境有關,‘亞洲水塔’是亞洲人民的生命塔。”
如果說上世紀70年代開展的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是一次科學大發現,那麼時隔近半個世紀,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則以揭示環境變化機理,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為科學目標,涉及泛第三極地區的5個綜合考察研究區域,預計為期10年。
姚檀棟介紹,考察區分別為亞洲水塔區,包括江湖源區、河湖源區、一江兩河區、羌塘高原、阿裡荒漠帶、喀喇昆侖—西昆侖區、藏東南區﹔喜馬拉雅跨境區,包括喜馬拉雅山、邊境區及印佔區、南亞經濟走廊﹔橫斷山高山峽谷區,包括三江源、三江流域及橫斷山區、東南亞跨境區﹔祁連山—阿爾金生態脆弱區,包括祁連山與柴達木盆地、阿爾金山﹔天山—帕米爾大湖源區,包括中巴經濟走廊、帕米爾區、西天山區。
在已有的遙感飛機、飛艇、無人機、無人船等基礎上,姚檀棟希望將來能發射第三極環境衛星,實現對第三極生態、環境、資源、災害等過程的大范圍、多尺度、系統化、常態化監測,為科學研究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精准數據。(記者 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