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燃煤電廠、工業鍋爐、有色金屬冶煉、水泥生產等行業,熒光燈、護膚品等來說,新的環保“緊箍咒”來了。國際《關於汞的水俁公約》(以下簡稱《汞公約》)從今年8月16日起正式生效,不但禁止開採新的原生汞礦,而且對汞排放行業和含汞產品來說,汞被列入管控和限制指標。
汞(水銀)及其化合物廣泛應用於化工、照明、醫療器械等領域。汞釋放到環境后將長期存在,並能通過大氣長距離傳輸,經生物累積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顯著不利影響。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排放了約2000噸的汞,我國年排放量約佔其中的1/3多。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說,《汞公約》是為了有效應對和妥善解決全球汞污染問題,這是國際化學品領域,繼《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后又一重要國際公約。
據《汞公約》生效公告,2032年8月16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原生汞礦開採﹔從今年8月16日起,禁止新建的乙醛、氯乙烯單體等生產工藝使用汞、汞化合物作為催化劑或使用含汞催化劑﹔禁止新建的甲醇鈉、乙醇鉀等生產工藝使用汞或汞化合物。2020年氯乙烯單體生產工藝單位產品用汞量較2010年減少50%。
生活中常用的含汞體溫計和血壓計,由於替代的電子體溫計和血壓計等成本較高、精准度有所差異,禁止生產年限放寬到2026年1月1日﹔普通照明用途的直管型熒光燈、高壓汞燈,含汞量超過百萬分之一的化妝品(包括亮膚肥皂、乳霜),農藥、生物殺虫劑和局部抗菌劑等,對之汞含量也有了限制使用和添加的新規定。
趙英民說,目前,我國普通干電池已基本實現無汞化﹔環保部還聯合發改委等出台政策,進一步推動淘汰含汞濕度計、體溫計等含汞產品﹔推廣熒光燈的低汞、微汞技術。
趙英民說,未來,環保部將繼續協同各部委,推動無汞低汞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實現汞污染減排及用汞產品的替代﹔繼續開展化學物質環境和健康風險評估,對高風險化學品生產、使用進行嚴格限制,並逐步淘汰替代,推動我國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綠色生活方式等。
我國對汞的替代和回收也在逐步進行。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國持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証單位回收利用廢汞觸媒5.7萬噸,回收利用廢汞燈管約1.2億隻。(記者 李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