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人體低溫冷凍保存起來,以便在科技進步的未來實現復蘇,這種科幻電影中的場景有可能成為現實嗎?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臨床專家採用人體冷凍技術,實施了中國首例人體冷凍手術。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人體冷凍技術。這種技術真的可以令人起死回生嗎?發展這一技術有何意義?
銀豐研究院和齊魯醫院的專家正在進行人體低溫保存操作。
(山東銀豐研究院供圖)
我國首例本土冷凍病例
繼科幻小說《三體》編審之一的杜虹在美國接受人體冷凍手術之后,49歲的山東普通義工展文蓮不久前因肺癌在濟南去世。據《科技日報》報道,展文蓮去世之后立即接受了人體冷凍手術,她的遺體被存放在容積2000升、零下196℃的液氮罐內,這是中國本土首例人體全身冷凍術,展文蓮也成為第二個被低溫保存的中國人。不同的是,杜虹的手術隻冷凍了大腦,其頭部被保存在零下196℃的液氮罐中,而此次展文蓮冷凍的卻是完整的人體。
什麼是人體冷凍技術?
央廣網介紹,人體冷凍技術是一種試驗中的醫療科學技術,把人體或動物在極低溫(零下196℃以下)的情況下冷藏保存,希望未來能夠通過先進的醫療科技使他們解凍后復活及接受治療。人體冷凍技術在我國剛剛實現了零的突破,而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有300多人加入到人體冷凍計劃中。
人體冷凍技術真的能令人起死回生嗎?
據《北京晨報》報道,世界上有三大提供冷凍人體業務的機構,總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在1976年進行了他們的首例人體冷凍手術。但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的人體冷凍機構能操作的隻有冷凍和保管,尚無復活的案例,冷凍和復蘇過程可能使細胞受到嚴重損傷,所以保存非常困難。
此外,央廣網介紹,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饒偉在接受中國之聲採訪時表示,人體冷凍是低溫醫學的終極目標,但目前的人體冷凍保存還主要是一種商業行為或嘗試。人體在冷凍之后是否能復活,還有漫長的科學探索之路要走。
發展人體冷凍技術有何意義?
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團隊在接受大眾網採訪時表示,目前捐獻遺體的低溫保存研究主要是探索捐獻組織器官的缺氧缺血性損傷機制,實現人體組織器官低溫保存及復蘇,延長在體和離體捐獻組織器官活性時效。這項計劃可以激發社會和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對低溫生物醫學的關注和參與,推動低溫醫學的發展,如果實現人體組織器官低溫保存、復蘇和臨床應用,將具有重大的醫學價值和社會意義。
生命被按下了暫停鍵,未來也許有一天會重新被按下開始鍵。科技正在高速發展,期待未來有一天我們能夠看到奇跡的發生。(孔睿)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健康養生、臨床醫學、心理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