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商飛簽署民機試飛科研合作協議,雙方將展開有關數字化試飛模型建模等內容的全方位深層次合作。 上海交大供圖。
上海交通大學4日與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民用飛機試飛中心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推動“民用飛機空地一體化試飛驗証平台”項目的全方位深層次合作。
2017年5月5日,中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完成首飛,取得圓滿成功。
C919大型客機首飛機組成員當天透露,中國的民用大飛機事業,從“運十”開始經歷“三上兩下”,C919是在高起點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目前正按國際標准試飛,其中既有美國標准,也有歐洲標准,日后不僅投放國內市場,還有國際市場,可能需要比國際同行和同類機型走更長的路。
在基礎型機型的基礎之上,C919還將以“加長版”的方式不斷升級換代,從目前的150座升至190座,達到設計的載客量目標,而中俄合作研制的更大寬體客機,也有望在5年后首飛。
首飛機組觀察員錢進預計,作為中型干線飛機,C919還需要至少三、四年試飛期,以確保安全第一。
對飛機制造而言,早期試飛的事故屢見不鮮。隨著科技發展,如今的試飛已有很大改進和完善,但高風險、高投入及風險管控手段較弱等特點仍伴隨著現代大型民用飛機試飛任務,中國科學家正努力將這些因素的風險降到最低,提升試飛過程的安全性,不斷優化試飛准備過程的效率。
中國商飛公司民用飛機試飛中心與上海交大聯合申報的“民用飛機空地一體化試飛驗証平台”已於2017年6月通過公示階段,即將獲批立項。
上海交大先進技術與裝備研究院副院長、航空航天學院教授肖剛介紹說,在和中國商飛的最新合作中,將開展數字化試飛模型建模、試飛數據空地對比監控、試飛風險智能管控等關鍵技術攻關,研發面向大型客機試飛任務現場支持的數字化風險管控平台,對試飛風險進行風險識別、評估和管控,降低試飛生產作業的風險等級,提高任務執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項目中涉及的關鍵技術都是國外主流試飛機構保障試飛安全、提高試飛效率的核心手段。(記者 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