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一直認為木星極光產生的過程與地球上的強極光類似。但據英國《自然》雜志6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木星探測器“朱諾號”最新觀測結果表明,木星極光與人們認為的地球極光的生成機制大不一樣,這也意味著不同行星與其太空環境中電磁的相互作用方式各有不同。
地球極光又分為南極光或北極光,是由太陽發出的帶電粒子進入大氣層時相互作用產生的。其中涉及兩個過程:強極光由電子加速產生,而較弱極光則由磁捕獲電子散射形成。木星極光發射十分強烈,因此一般認為,導致木星極光產生的過程與地球上的強極光發射類似,科學家也一直假設前者是導致木星極光產生的機制。
不過,NASA木星探測器“朱諾號”最新的觀測結果表明,事實並非如此。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研究人員巴裡·馬烏克及其同事報告稱,“朱諾號”的早期觀測就未發現這方面的証據。在之后飛掠木星的任務中,“朱諾號”探測到了加速電子,但是該現象似乎沒有產生強極光。相反,目前觀測結果表明木星極光的產生機制與地球弱極光類似。
作為NASA“新疆界計劃”實施的第二個探測項目,“朱諾號”探測器去年8月27日來到木星雲層上方4200公裡處,以20.8萬公裡/小時的繞行速度,正式“拜謁”太陽系的“行星之王”——木星,所發回的信息前所未有地加深了人類對木星的了解。團隊成員表示,“朱諾號”此次的發現增進了人們對不同行星與其太空環境中電磁相互作用方式的認識,但尚需要借助探測器更多的數據才能理解這些不同的過程具體是如何作用的。(記者 張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