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11日電 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ATO),自古被認為是“毒藥之王”。然而,在湖南大學分子科學與生物醫學實驗室,砒霜經過葉酸和人血清白蛋白的孵化,就好像練就了“火眼金睛”,可靶向作用於癌細胞,“毒藥”亦可變成慢性白血病治療的“良方”。日前,該成果發表在國際頂尖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
在醫學界,砒霜可以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早已不是新聞。砒霜中的砷劑對急性早幼粒細胞有誘導分化作用,並使癌細胞凋亡。隨著砒霜的使用,APL患者的“五年無病生存率”從此前的約25%躍升至約95%。砒霜也因此成為全球治療APL的標准藥物之一,這亦是我國傳統中醫藥帶給全球患者的又一諾獎級貢獻。
然而,對於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砒霜卻是一種既渴望又可怕的藥方。與砒霜在APL治療中對癌細胞表現出的靶向治療不同,在CML治療中,砒霜並不能有效地在癌細胞中富集,而高劑量的治療方案又易產生神經損傷和肝功能衰竭等嚴重毒副作用。拓展砒霜用於CML等其它惡性白血病和實體瘤的治療是廣大科學工作者多年夙願。
針對這一難題,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化學化工學院和生物學院共同建設的“分子科學與生物醫學實驗室(MBL)譚蔚泓院士課題組”巧妙借助砒霜和白蛋白內部的胇基可逆結合作用的化學性質,利用對人體無毒性的還原劑將葉酸連接的人血清白蛋白(FA-HSA)的雙硫鍵打開,然后與砒霜孵育,發展了葉酸受體靶向的白蛋白砒霜納米藥物(FA-HSA-ATO)。
“白蛋白本身具有一定的靶向癌細胞的作用,表面修飾的葉酸則能進一步有效靶向癌細胞,增強砒霜在腫瘤細胞中的富集。它們相當於為砒霜增加了雙眼睛,能更精准找到癌細胞,投放砒霜、殺死癌細胞,減少砒霜在正常器官組織的富集,從而實現在有效治療CML的同時降低砒霜毒副作用。”研究團隊成員彭詠波副研究員告訴記者。同時,該白蛋白砒霜納米藥物還有具有制備簡單,生物兼容性良好等優點。
目前該課題組正在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爭取開發相關的臨床應用的治療方案。(申寧 曾歡歡 李妍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