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在雙創周北京會場“重大項目簽約及成果發布會”上,不乏“領跑”世界的10個圍繞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技創新2030的重大項目簽約落地轉化。同時,有多個世界首創的100個聚焦城市可持續發展、民生改善和“高精尖”產業發展的重大項目和創新成果發布。
據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介紹,本次簽約專項具有很強示范帶動效應,集中在“高精尖”領域,涉及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石墨烯、光電以及科技服務業等領域﹔分布在“三城一區”以及密雲、房山等9個區﹔六成以上為院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其中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將成為國際上綜合性最強、覆蓋區域最廣的地基空間環境監測網﹔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技術水平與美、日和歐洲並列位於世界前列﹔碳基集成電路芯片產業化項目已制備出目前世界上集成度最高、最復雜的碳納米管集成電路計算器等。
據了解,本次發布的百項創新成果主要有四大特點:一是貼近城市建設與社會管理需求,如世界首創性產品“62米大跨度舉高噴射消防車”實現我國品牌在高端消防裝備領域零的突破﹔二是成果惠及百姓生活,涉及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方面,如世界首創“三氧化二砷藥物圖層支架輸送系統”,每位患者僅抗凝藥可節省7000多元費用﹔三是成果聚焦“高精尖”產業發展﹔如“電磁刀微創手術系統”和“生活垃圾無熱載體蓄熱式旋轉床絕氧熱解技術及裝備”,均屬於生物醫藥和節能環保領域全球首創﹔四是成果技術創新性強,來自高校院所以及中央單位的成果較多,八成以上成果獲得各類獎項,近三成成果源於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及計劃,高校院所成果佔比近九成。(記者華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