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日報》報道,近日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技術驗証及應用示范項目順利通過技術驗收,專家組認為項目已完成了預期的技術驗証和應用示范任務,具備開通條件。那麼,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究竟是什麼技術呢?它又將利用於哪些領域?
2015年10月14日, 參觀者在中國科技大學的國盾量子展台上觀看單纖承擔量子保密通信專線。(龍巍/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京滬干線”項目進行了長達720小時的穩定性測試
《科技日報》介紹,“京滬干線”項目於2016年底順利完成全線貫通,搭建了連接北京、濟南、合肥、上海等地的全長2000余公裡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線路,進行了大尺度量子保密通信技術試驗驗証,開展了遠程高清量子保密視頻會議系統和其他多媒體跨域互聯應用研究,完成了金融、政務領域的遠程或同城數據災備系統、金融機構數據採集系統等應用示范。在半年多的時間裡,研究人員一直在進行各分系統的應用測試和長達720小時的長時間穩定性測試,測試結果表明該系統的各項技術性能指標均達到了設計要求,而且全線路密鑰率大於20kbps,可滿足萬名用戶的密鑰分發業務需求。
星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已成雛形
《中國青年報》也做過“京滬干線”的相關報道,該項目是千公裡級高可信、可擴展的廣域光纖量子通信網絡,連接北京與上海,貫穿山東濟南、安徽合肥等地,建成后將用於金融、政務等領域信息的安全傳輸。“京滬干線”北京接入點還實現了和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興隆地面站的連接,已形成星地一體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大大擴展了京滬干線的應用能力。
《經濟日報》介紹,“京滬干線”通過技術驗收意味著我國在量子技術的實用化和產業化方面繼續走在世界前列。作為一條實用化和商用化的量子通信骨干網絡,“京滬干線”未來將向金融、電力、廣電、政務等各行業開放,為廣大用戶提供量子層面的安全服務,從而大力推動以量子創新技術驅動新興產業和市場發展的戰略需求。(趙鵬)
本文由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員羅會仟進行科學性把關,目前其主要研究領域為超導、電子、電磁、半導體、自動化、中子散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