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20歲時一次意外車禍,一位法國小伙變成植物人后,已“沉睡”15年之久。他從沒有出現過意識反應,眼睛大部分時候也是緊閉著,偶爾睜開,也是“目中無人”的狀態。
但15年來,他的母親從來沒有放棄治愈的希望。
在聽說法國科學研究中心安吉拉·西裡古教授和團隊希望對植物人患者試驗一種新電擊療法后,她決定勇敢嘗試,讓兒子成為接受這一新療法的第一人。
這次奇跡發生了!現在,由於實驗團隊通過電擊療法,刺激他的迷走神經,他開始頻繁睜開雙眼,並能聽從指令將視線從床的一邊轉向另一邊﹔不僅如此,他還會笑了,也會在聽到自己最喜歡的音樂時雙眼噙滿淚水。
哭了,笑了,還知道害怕了
西裡古團隊在25日出版的《當代生物學》雜志發表論文稱,他們通過電擊頸部迷走神經刺激大腦,成功讓這位法國小伙恢復了部分意識。他們在病人頸部迷走神經周圍植入一些非常細的電極,進行了持續6個月的電極治療。每次治療的電擊時間是半分鐘,間隔5分鐘后接著進行下一次電擊,如此往復。電擊所用電流從0.25毫安開始,一周內以0.25毫安的幅度慢慢增加到最高值1.5毫安。
結果電刺激一開始,病人就能頻繁睜開雙眼,治療一個月后,他的視線能隨著房間內的人移動。他甚至能對一些指令做出反應,比如要求他將頭從一邊轉向另一邊,要求他笑一下,他都會照做。西裡古接受採訪時表示,當他們播放病人之前最喜歡的音樂時,他會兩眼含淚,當突然將臉湊向他時,他會受到驚嚇而睜大雙眼,“這說明他已經有了情感反應”。
按照評定腦損傷狀態的昏迷恢復量表對病人進行評估,獲得的分數表明,病人已經處於微意識狀態,部分意識已經恢復。
電擊迷走神經恢復意識
迷走神經是腦神經中分布最長最廣的一對神經,在頸部、胸部和腹部有多條重要分支,參與體內重要器官的功能調節,通過調控交感神經系統控制心率、呼吸等重要生理過程。迷走神經與大腦多個區域直接或間接相連,包括處理感覺信息的主要神經中心——丘腦、處理情緒狀態的杏仁核區、與記憶處理緊密相關的海馬體,以及控制與興奮程度有關的化學物質分泌的藍斑核腦區。西裡古團隊認為,刺激迷走神經能增強這些腦區的活性,幫助植物人重新恢復意識。
6個月試驗過程中,西裡古團隊一邊監控病人的行為改變情況,一邊記錄其腦電波信號,並在植入電極后和治療6個月后,分別用正電子發射成像技術對病人大腦進行了掃描。病人接受一個月治療后,病情就能得到改善,這主要是因為電擊改變了其腦部活性,腦電圖顯示大腦皮質內許多區域的活性都得到增強。“這些與迷走神經有關的大腦區域,是負責意識形成的重要部位。它們的活性增強,是病人意識恢復的重要基礎。”西裡古說。
植物人的家庭重燃希望
植物人患者因很難治愈,患病后隻能長期臥床。醫生們一直認為,這類病人隻能躺著等死,家人是否有權停止治療是一個長期爭論的話題。就在本周,英格蘭和威爾士的保護法庭出台規定,植物人的家人有權自己決定讓病人死亡還是繼續治療,今后不再需要獲得法庭許可。而現在,西裡古的新技術似乎又讓這些家庭重燃希望,那些猶豫不決的家庭將再次陷入掙扎之中。
比利時列日大學科學家斯蒂芬·勞瑞斯認為,西裡古團隊的迷走神經刺激療法是一種非常具有潛力的療法,植物人無法治愈的觀點或將改變。但他表示:“這種療法還不能植入並治愈所有植物人。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找到這位法國小伙能恢復意識的背后原因。”
除繼續觀察迷走神經電擊療法對這位法國小伙病情的改進外,西裡古團隊還將在多個中心對更多植物人開展類似臨床試驗,檢測能否在更多病人中成功復制相同療效。勞瑞斯希望這些臨床試驗能獲得成功,創造更多更大的奇跡。“我們不應該過分樂觀,但也不應該悲觀絕望。”(記者聶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