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專題研討“科學傳播和科學教育”

2017年11月02日13:54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人民網北京11月2日電 10月16日,“地球科學家社會責任專題”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是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首次設置專題會議研討科學傳播和科學教育。18位來自學術界和教育界的專家、學者和管理人士圍繞地球科學科普與科教的現狀與未來、地球科學科普與科教的課程和研學體系、科學家主導和參與下的地球科學科普科教新模式、從科研到科普再到科教的轉變之路等四大主題進行了熱烈探討。百余名科研工作者、科普專家、研究生、中學教師和社會公眾參與了本次專題的交流與互動。

專題召集人與舒德干院士合影。左起:唐自華、張金海、楊蔚、孫衛東、舒德干、李金華、鄭永春、李雄耀(主辦方供圖)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秘書長郭建代表學會向該專題與會人員介紹了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的組織構架和運行機制,並對該專題的設立表示支持,建議時機成熟后可以專門設立一個專業委員會,指導開展多元化的學術交流和科普、科教活動。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郭建秘書長到會致辭(主辦方供圖)

專題特別邀請了西北大學教授、200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舒德干院士作主題報告。舒德干以《科學研究應注重理論創新:以破解達爾文難題為例》為題,指出社會發展既要重視科技創新,也要發展科普工作。他呼吁,“科學家在做好科學創新的同時,應力所能及地參與科學普及工作。”

西北大學教授、200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舒德干院士作主題報告(主辦方供圖)

然后,中國科學院青島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衛東從海洋科學創新的歷史案例、海洋科研機構的歷史發展進程以及我國科學號的建設與功能作用等多個角度,展示了我國海洋科學領域的創新與科普工作。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孫衛東研究員作報告(主辦方供圖)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成果轉化處處長劉強從學科角度,分享了地球科學科普與科教工作的重點與特色,並對如何利用體制內的優勢做好地球科學科普工作進行了詳細講解。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科學文化傳播處處長陸建偉希望各界能夠積極推動、構建現代教育的科學體系,讓科普教育的書本貼近用戶,讓科學知識能夠更好傳播。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成果轉化處處長劉強作報告(主辦方供圖)

接著,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小學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郁波以《科學家在科學教材建設中的作用》為題進行演講。郁波表示,科學教材的基本功能是幫助孩子正確地了解科學、認識科學,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他指出,科學教育需要不斷進行實踐和創新,科學教育以及科學教材的編寫必須要與科學家結盟,要讓一線科學家在國家級科學教材的編寫過程中發揮建設性作用。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小學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郁波作報告(主辦方供圖)

隨后,來自北京市展覽路第一小學的張潔校長以《小學科學課程的現狀與探索》為主題進行工作匯報。張潔從學校科學教育的實例出發,提出科學教育對學生發展和成長至關重要,科學課程要貼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同時,張潔表示,要通過研發教材配套內容、合理安排課時、豐富科學資源、提升教師團隊科學專業素養等多個方面將科學教育做到實處。

與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最后,來自各界的與會代表就科教課程研發、野外研學實踐、科教資源區域差異、地方特色資源開發利用、一線科研人員科普體驗以及國際科教合作交流等諸多議題進行了探討。

會議結束后,楊蔚研究員代表專題召集人主持了本次專題的討論和總結。他表示,“地球科學社會責任”專題在學術會議中還是新鮮事物,現有的組織模式還在不斷完善,歡迎更多行業和群體的加入,尤其是教育界和高校群體,讓科學傳播和科學教育工作走得更遠。

(責編:高黎明、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