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高峰期間郵政在穗快遞包裹業務總量將超100萬件/日

市民可通過智能包裹櫃辦理居住証、養老保險

2017年11月10日09:17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市民可通過智能包裹櫃辦理居住証、養老保險

  今年“雙11”期間,廣州郵政預測其郵政快遞量或是去年同期的2.5倍,將超過100萬件/日。 (通訊員供圖)

“雙11”將臨,這不僅是消費者“買買買”的高峰期,對於郵政、快遞等行業來說,更是每年一度的“大考”。長期以來,廣州的快遞服務需求巨大。去年,廣州全市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28.6億件,日均729萬件,位列全國城市第一。今年“雙11”期間,廣州郵政預測其郵政快遞量或是去年同期的2.5倍,將超過100萬件/日。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關注快遞到達“加速度”,在快遞“最后一公裡”的問題上,智能包裹櫃的普及方便了市民取、寄快遞。廣州郵政自主研發的智能包裹櫃(以下稱“蜜蜂箱”)已經在廣州鋪開3300多座,如今,蜜蜂箱還植入“24小時市民之窗”自助終端功能,隨著該功能的推廣,日后市民將可以不出小區就能辦理居住証、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等多項常用証件。

“招兵買馬”應對“雙11”

“雙11”即將來臨,據廣州郵政預測,今年高峰期間,廣州郵政在穗快遞包裹業務總量將超過100萬件/日,或是去年同期的2.5倍。為盡量保証包裹的正常收寄,廣州郵政已“招兵買馬”多時。

在人力投入和設備工具增配上,廣州郵政將會補充增加800多人次/日,而新增人員已經提前安排培訓,熟悉了操作流程。同時,工作人員的設備工具也得到保証,以“主力軍”攬投部門(負責郵件的收取、派遞)為例,新增了該部門常用的藍牙電子秤、網兜、手推車等生產工具,而攬投員也按“人均一台”的標准更新配置1800多台條碼掃描槍(pda)。

郵政系統的“筋骨脈絡”也進一步打通。廣州郵政多個郵件處理中心和投遞部生產場地已經過整治改造,整治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並新配置了裝卸分揀流水線設備,流水線長度超過400米,自動化設備的加入提高了郵件處理能力,也降低了勞動強度。在運送上,400多台攬投車輛,省內分流、省際直達、集包直封等處理,確保了郵件快進快出。

同時,通過升級信息系統,廣州郵政的快遞面單電子化比率已超過90%。目前,通過掃描條碼后即可立即分揀郵件,“傻瓜式”分揀得到了推廣。投遞作業流程的優化,也讓郵件投遞變得更加高效、快捷。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2萬多座信報箱、1萬多個社會自提點,在郵件快速投遞的“最后一公裡”上,廣州郵政自主研發的蜜蜂箱,如今已有3300多座,使用次數超過3000萬,此次備戰“雙11”,將助力廣州市民“想收就收、想寄就寄”。

不出社區可辦理800多項公共服務

自助取快遞、寄快遞的功能將極大方便廣州市民在“雙11”期間收取快遞,在此基礎上,已經升級到3.0版的蜜蜂箱還可一站式辦理常用証件和個人事項,這意味著市民不出小區就可辦理多項公共服務。其中,荔灣區800多項公共服務都可以通過蜜蜂箱辦理。

具體來說,通過疊加植入“24小時市民之窗”自助終端功能,蜜蜂箱可實現居住証、就業創業証、殘疾人証、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等常用証件和個人事項的申請辦理以及交通違法信息、個稅清單、完稅証明、社保信息等實時查詢。同時,相關材料的往返傳遞正好由蜜蜂箱自助取、寄快遞的功能承擔,實現“信息跑路”的同時,也實現了替市民“跑腿”。

去年,廣州郵政首次提出“社區服務綜合體”的概念,將“智慧郵局”和“智慧政務”的功能疊加,蜜蜂箱也升級到3.0版。截至今年9月,廣州郵政已在廣州市建成嘉業大廈、明月二路社區、富力廣場社區、番禺區政務中心4個綜合體旗艦型和1700多個簡易型蜜蜂箱,目前有超過1000萬廣州市民從中受益。

如今,蜜蜂箱已集合政務、民生、社區、傳媒、快遞、金融等六大功能,成為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延伸到市民家門口的窗口。今年,蜜蜂箱還實現了充值羊城通的功能,並配備了急救工具。此外,廣州最新城市形象宣傳片《花開廣州·盛放世界》也在蜜蜂箱顯示屏上進行滾動播放。如今,蜜蜂箱已經演變為一個平台,它將立足於社區,成為多功能的服務終端。

廣州市郵政局局長曾俊健:穗郵政行業主動擁抱移動互聯網

“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技術已涉及方方面面,郵政行業也不例外。”廣州市郵政局局長曾俊健介紹說,移動物聯網講究的是用戶體驗,隨著技術的進步,用戶很多個性化、柔性化的需求如今都可以得到滿足,他們順應了這一趨勢,給廣州郵政行業帶來了一系列創新性、時代性的深刻變化。

如今被市民日漸熟悉的蜜蜂箱,其背后就有7項國家發明專利。在2014年,智能包裹櫃尚屬於新事物,市場上基本沒有可參考的成功模板,廣州郵政專門成立了項目組進行探索,並最終找到同城配送這個新市場,推出“小蜜蜂郵包包”同城快遞品牌,並通過同城郵件與省內、省際郵件分離,單獨進行分揀處理,做到廣州市內郵件半天內可收到。

新技術的運用帶來了傳統郵政業務的升級,主動擁抱移動互聯網更帶來了傳統業務模式思維的突破。曾俊健說,他們利用與微信同城這一“地利”,組建成立了微信營銷團隊,並攜手推出“微郵筒”。該產品針對市民個性化的需求,提供了DIY明信片的服務,用戶可以選擇寄出地的精准地理位置戳,也可將自己拍攝的照片用在明信片上,不必去實體郵局即可隨拍隨寄。截至今年10月12日,“微郵筒”的粉絲已經超過82萬戶,“微郵筒”項目已經創收1800萬元。

如今,隨著“微郵局”“自郵一族”等一系列微信服務號和“小蜜蜂郵包包”APP等手機應用的推廣,用戶可以在手機上隨時隨地辦理郵政業務。

此外,從2015年開始,廣州郵政連續三年舉辦“羊年羊票首發羊城”的文化活動,並在廣州百年花市中開設14間“羊城郵局”,充分借助郵票的平台推廣拜年文化和生肖文化。“市民們都說,花費不多,感覺很好。”曾俊健說,郵票和明信片已成為傳播廣府文化和花市文化的新載體,並成為市民溝通感情的新方式。(記者 傅鵬 通訊員 張慧靜 宋悅)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