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FAST——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平塘縣委宣傳部供圖)
貴州平塘天文小鎮的“天幕” (平塘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國天眼,簡稱FAST, 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這一面積足有30個足球場大的巨型“天鍋”,可以接收到137億光年以外的宇宙信號。自去年落成以來,中國天眼已成為全球天文科技學界聚焦的中心。
因為有了天眼,貴州黔南平塘縣成了“全球看得最遠的地方”。巧的是,天眼落戶的鄉鎮,自古名叫“克度”(與“刻度”諧音),仿佛早已預示著與精密的天文刻度盤息息相關。
而今,借助天眼的吸聚效應,平塘打造了集天文科普、宇宙探秘、旅游度假和文化交流為一體的天文小鎮,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游客,成為貴州黔南探索全域旅游發展的又一樣本。
天眼成天文科技旅游勝地
距離貴陽兩個小時外的黔南州平塘縣克度鎮,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天眼FAST是人類直接觀測遙遠星系行星、尋找類似太陽系或地球的宇宙環境,以及潛在智慧生命的重要設施,其科學目標主要是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發現新脈沖星、主導國際甚長基線網、探測星際分子、尋找地外文明等,在航天工程及其他領域也具有廣泛用途。
2016年9月,天眼正式落成投入使用,讓全球的目光望向了平塘。這裡,變成了一個“世界上看得最遠的地方”,吸引著眾多國內外游客前來。而今,就在天眼5公裡核心區域外的地方,正圍繞天眼,大力發展天文科技旅游,並建立了一個以天文科技為主題的平塘天文小鎮。
來到平塘天文小鎮核心區內,有一座天文時空塔,寓意為“核心科技”。塔基半徑23米,寓意著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從提議建設、選址規劃到落成啟用歷時23年﹔99.999米高的天文時空塔,採用碟形塔基,寓意人類對 UFO 的定義,象征人類對未知宇宙的遐想。
而在天文小鎮景觀中軸線上,450米長的“天幕”也格外吸引著游客的目光,通過虫洞和流光天幕兩大構筑物,營造出了神秘星空的天幕效果,讓游客不由自主地仰望這片“星空”。
在國際射電天文體驗館內,游客可以了解射電天文學的發展史,也可以了解中國天眼建設的全過程,更可以通過天文體驗館內的“穹幕”,看看太陽系中的各大星球都長什麼樣。
“我們建設的天文小鎮,就是圍繞中國天眼辦旅游,把天眼作為核心的旅游產品來打造,大力發展體驗式的天文科普旅游。”平塘縣旅游局副局長田茂剛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說。
為了讓天文小鎮充滿天文科幻元素,小鎮從高速公路出口一直到核心區域內,都讓游客仿若進入了一個“天文”世界,每一座橋、每一條路、每一個建筑都是以天文元素命名。
“未來,在天文小鎮內,我們會圍繞天文科技游,把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手段,都運用到旅游設施中。”田茂剛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天文小鎮如今已在策劃建設火星基地度假村、月球基地度假村等具有天文科幻特色的酒店,並已對外招商。
去年以來,天眼已成為國際天文學術交流的中心,國家天文台的重要對外活動都在天眼舉辦,這為平塘帶來了“國際視野”,也同時考驗著當地的旅游服務水平。如今,平塘正在爭取建設天文學術研究交流中心、國家天文相關學科人才培養基地。
田茂剛說,平塘縣將依托中國天眼帶來的吸聚效應,打造科普夏令營、研學旅游等,最終要將平塘天文小鎮建成集天文科普、宇宙探秘、旅游度假、文化交流為一體的科技旅游目的地。
11月7日, 以“聚焦大射電·聯通天地人”為主題的第十二屆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天文小鎮舉行。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為以天眼和天文小鎮為核心的中國天眼景區“中國科技旅游基地”揭牌,這也是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游基地之一。
以“科技旅游”帶動全域旅游
在“天眼”的聚吸效應下,平塘主打“科技旅游牌”,已經有效帶動了地方旅游產業井噴式發展,旅游產業已逐漸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田茂剛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僅在2017年上半年,平塘就接待游客近514萬人次,增長高達40%,旅游收入也增長了40%。
以“天眼”為核心的平塘科技旅游,已經成了貴州發展旅游的成功示范。但這對於旅游資源豐富的平塘來說,這還只是一個起步,未來必須通過天眼為核心的科技旅游帶動,實現全域旅游的發展。
田茂剛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平塘的全域旅游戰略,就是以中國天眼和天文科技游為核心,以地質科普、山水風光游、民族文化游為支撐,開發全域度假旅游產品,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天眼所在的大窩凼喀斯特窪坑,本來就是游客驚嘆的世界自然奇跡。在平塘,還有著一大片天坑群,可以欣賞到世界地質奇觀的神秘壯美,讓游客嘆賞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魅力。
未來,平塘將以天坑群為主體,建設集文化體驗、休閑度假、戶外運動、生態養生等功能於一體的全景式、綜合性山地生態旅游區。
“天坑群、地下暗河等地質旅游特色,讓游客來到平塘,不僅能了解天文,也能了解地理地質,甚至了解地球演變進化的過程。”田茂剛說。
平塘以科技旅游帶動全域旅游發展的模式,也讓許多企業從中看到了無限商機。
來自廣州的科技企業勵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是國內科技演繹藝術領域的佼佼者之一。平塘打造天文小鎮,發展科技旅游,也給這家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450米長的“天幕”,就是由他們設計打造。
“既然要搞科技旅游,就必須要突破傳統。我們設計的天幕用菱形圖案,創意源於天眼的反射板形狀,而且用的是全透明的屏幕,不會遮擋天空,就是要反映‘聚焦大射電,聯通天地人’的主題。”該公司副總裁張遠齊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僅在天文小鎮他們參與的項目金額就高達1.2億元。
張遠齊認為,作為天眼的所在地,平塘以科技旅游作為龍頭,帶動全域旅游的發展,深受投資者看好,他們也准備投資更多的創新項目。
頂層設計打造全域旅游樣本
在貴州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汪文學看來,平塘以科技旅游帶動全域旅游的模式,將全面深化對“大旅游”、“全域旅游”、“旅游+多產業融合發展”等關鍵詞和前沿領域的觀念認識,也將推動貫徹落實貴州全域旅游和“旅游+”理念,推動多產業融合發展,提升旅游服務內涵,推動旅游業發展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的實際行動。
全域旅游的荔波模式,也是黔南乃至貴州旅游發展的一張名片。荔波縣擁有“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和“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兩張世界級品牌和國家5A級“樟江風景名勝區”的金字招牌,更有著300多個布依族、苗族、水族、侗族等少數民族的原始村落,還是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的故鄉。
早在20世紀90年代,荔波一直是“煤炭經濟”驅動的城市,煤炭帶來的財政收入一度佔縣財政收入的75%以上,粗放式的無序開採帶來的是地表塌陷、污水橫流。幾經整治和探索,荔波才逐步擺脫了“煤炭經濟”的束縛。
2015年3月,荔波縣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全域旅游的發展戰略,並形成了“545”的全域旅游發展模式,即從“全空間、全季節、全產業、全服務、全社會”五點上入手,把過去傳統旅游的單一方式組合成一個整體,在改善交通、引進金融投資、吸引人才和建設大項目四方面下功夫,注重旅游與生態環境保護、文化、互聯網+、新的社會需求、良好的商業模式五方面相結合。
荔波縣旅游局副局長尹汝余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圍繞旅游交通、休閑度假、大健康、旅游景區項目開發,我們實行了很多優惠政策進行招商引資,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參與到重大旅游項目開發中。”
如今,荔波還依托貴州的大數據優勢,組建了全省第二大的旅游大數據服務中心,為荔波旅游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板塊服務。
“比如,通過大數據分析各大景區的人數,我們可以讓游客提前看到每個景區的擁堵指數,游客就可以根據大數據選擇目的地,實現智慧旅游。”尹汝余說。
無論是平塘還是荔波,交通一直是多年來發展的瓶頸。而發展全域旅游,交通基礎建設必須先行。
尹汝余表示,荔波早已提出旅游交通三年行動計劃,實現了景區與景區之間車程不超過半小時的“小環線”。
如今,從貴陽到荔波仍需3個多小時車程,待貴南高鐵開通並在荔波設站,兩地距離將直接縮短至40分鐘。
平塘縣旅游局副局長田茂剛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平塘也在全面提升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明年還將啟動兩條新的高速公路建設,未來從貴陽直達中國天眼景區,隻需要60分鐘車程。
黔南州旅游發展委主任譚夔認為,全域旅游的發展,必須通過規劃做好頂層設計。對於黔南州來說,一方面要依托“中國天眼”獨特的資源,舉全力打造天文科普旅游,使“中國天眼”景區成為黔南乃至貴州走向世界的一張響亮的名片﹔另一方面則是要將素有“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之稱的荔波縣創建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記者 李國輝 策劃 孫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