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揭秘北京十二年城市熱島效應時空變遷

2017年11月15日09:08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天眼揭秘北京十二年城市熱島效應時空變遷

  城市熱島效應,是一種因城市發展而造成城市中部氣溫高於外圍郊區、城市猶如一個溫暖島嶼的現象。20世紀以來,城鎮化進程加速,熱島效應廣泛出現在世界各地。

  據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孟慶岩研究員介紹,熱紅外遙感是利用星載或機載傳感器收集、記錄地物的熱紅外信息,可為城市熱島監測和治理提供快速有效的技術支撐。為有效監測北京市熱島效應,他們團隊利用遙感數據研究分析了2003-2015年北京市主要建成區熱島效應的時空演變特征,發現了一些北京市熱島效應的變化規律。

  時間變化有規律

  研究表明,北京市日、月、季、年四個時間尺度的熱島效應均有較明顯變化規律:

  北京市城區熱島日變化規律較明顯,其中1-3月和11-12月,1:30-10:30處於降溫過程,達到日最低熱島強度值。10:30-22:30處於升溫過程,達到日最高熱島強度值。

  4-10月份則有較大差異,1:30-13:30處於升溫過程,達到日最高熱島強度值。13:30-1:30處於降溫過程,達到日最低熱島強度值。

  北京市白天熱島強度隨月份變化較明顯,8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夏季最強,春秋次之,冬季最低。

  北京市夜間熱島強度變化較小,春夏季較高,秋季最低。

  北京市白天熱島強度年變化幅度較大,2008年均值最高,2003年均值最小,夜間熱島強度年變化較為穩定。

  地域特點各不同

  科研人員還將熱島強度分為五個等級(熱島等級越高,代表熱島效應現象越嚴重),並統計同一區域不同熱島強度等級所出現的頻率。

  研究表明,北京市白天熱島強度等級主要為二、三級,夏季二級熱島強度出現率高達50%以上,主要集中在主要城建區中心,僅在南部(豐台區)屬於三級熱島的高發區。

  冬季不同等級熱島強度的出現並沒有明顯的空間分布特征,其中房山區和大興區五級熱島出現的頻率相對較高,秋季熱島從外環向城區中心以“環形”遞增,高等級熱島強度出現的頻率逐漸增大。

  夜間熱島“環狀遞進”模式在各個季節均比較明顯,隨著地理位置不斷向市中心遞進依次出現“一級、二級、三級熱島強度環”,四級熱島強度與五級熱島強度出現頻率與白天相比有所上升。

  研究表明,北京市主要建成區內不透水面聚集密度比較低時,白天熱島效應受到不透水面分布有顯著影響。夜間熱島效應受到不透水面分布的影響並不顯著。

  首鋼搬遷大大降低熱島效應

  2005年,經國務院批准,首鋼集團涉鋼系統全部遷出北京,直至2010年底石景山區冶煉、熱軋全部停產。

  為探究城市工廠搬遷對熱島效應的影響,張琳琳博士圍繞首鋼集團開展了多時相熱紅外遙感監測的相關研究,快速准確提取熱污染源,實現了對工業熱污染及時監測。結果顯示,首鋼工廠搬遷前后,工廠和周邊區域熱污染得到明顯緩解,其熱島比例指數從0.55下降至0.21。

  首鋼工業區周邊區域(永定河)在2005年有明顯的高溫聚集區,嚴重受到工業熱污染影響,但在2016年首鋼搬遷之后,永定河地表溫度等級下降高達4級。(姚娣)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