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交會智慧醫療健康展區,觀眾正在體驗生命體征監護管理系統。(朱洪波/《南方日報》)
“在智慧醫療的推動下,我國分級診療將加速推進,大健康產業也將邁開更大的步伐。”19日,正在舉行的第十九屆高交會上,在向客戶和觀眾介紹展台內的大健康“雲、管、端”一體化產品和服務體系的時候,深圳市倍泰健康測量分析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方炎林充滿信心地說。
大數據技術與大健康行業的深度融合,是今年高交會上的亮點之一。借助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醫療和科技企業紛紛搭建智能化的醫療設備系統和平台,人們在家裡可以借助智慧終端上傳個人健康數據,醫生可以遠程提供建議和進行健康管理,老年病、慢性病、感冒發燒等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去社康診療,小病不用去醫院,既方便了病人,又節省了醫療資源,智慧醫療正成為我國分級診療的推動器。
現場:躺著就能享實時健康監護
在深圳會展中心的2號展館,深圳市蘇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區內的一張床位引起了不少觀眾的興趣。不需要戴上各種醫療設備,隻需要往床上一躺,心率、血壓、睡眠等健康監護數據實時可見。
該公司總經理王峰說,這套生命體征監護產品是一套遠程臨床跟蹤系統,主要應用於智慧養老、遠程診斷、慢病管理等領域,通過醫療級別的體征監護,在雲系統上與養老機構和醫院等進行合作,讓用戶足不出戶就能滿足養老、醫療和健康管理的需求。
在今年高交會上,像這樣的健康管理雲系統或者雲平台並不少見,像倍泰健康的遠程醫療及基層醫療的信息化平台,易特科(前海安測)的區域慢病管理平台和體檢&健康管理綜合平台,推想科技的人工智能精准醫療平台等,都集中亮相。不僅如此,還有參展商將大數據技術與大健康產品及增值服務相結合,令人眼前一亮。
比如倍泰健康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用戶多場景監測,建立了基層醫療應用場景的“雲管端”產品和服務體系。在他們的醫聯體、基層醫療的智慧醫療解決方案中,通過專業設備利用健康雲中心,把社康中心、本地醫院互聯互通,實現分級診療,縮短就診時間﹔在智慧家庭解決方案中,通過專業設備利用健康雲中心,它能隨時檢測家庭成員的身體狀況,讓子女隨時了解父母健康等。
趨勢:智慧醫療構建產業生態圈
倍泰健康已經是第四次參加高交會,讓方炎林感覺欣慰的是“企業做智慧醫療已經不再孤單”。他說,現在加入智慧醫療陣營的機構和公司越來越多,在健康管理雲平台上,智慧醫療正在構建一個產業生態圈,從線上到線下正在形成一個健康管理的閉環。
事實上,從過去的智能化可穿戴設備到健康管理平台,智慧醫療也正朝著構建產業生態圈這個方向發展。11月18日,在高交會現場,易特科集團(前海安測)就與軍事科學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湘潭市第六人民醫院、健康160、華源藥業等單位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與研究機構、醫院、互聯網醫療平台、藥品企業等單位進行合作,構建智慧醫療產業生態圈。
從高交會上可以看到,隨著終端產品和應用系統的逐漸成熟完善,智慧醫療的應用范圍將逐漸覆蓋用戶全生命周期。從應用領域看,智慧醫療首先帶動了從醫療向外輻射的醫療產業鏈,如健康體檢為主的預防性健康管理,以老年群體養老養護為主的醫養結合、居家社區慢病康復管理等,將醫療健康服務的理念從認知提升到實踐,促進了醫療保健體系建立。
“目前各地正在積極落實‘健康中國’戰略,首先要推動‘基層下沉’,即引導病人到社康中心等基層醫療機構就醫,並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完善分級診療體系。”方炎林說,企業與政府、醫療機構合作,搭建智能化的醫療設備系統和平台,不僅行業可以實現良性發展,還可以實現醫療資源的共享,醫生可以遠程提供建議,引導群眾合理就醫和實現自我健康管理,既方便了病人,又節省了醫療資源,能夠真正推動分級診療秩序的形成。
困難:短板仍在於服務和技術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不與醫院建立聯系的移動醫療就像是空中樓閣,沒有醫院的支持,“醫療”就難以開展。在他們看來,目前智慧醫療產業化的短板仍在於服務和技術。
王峰表示,雖然互聯網醫療平台或者智慧醫療雲平台很多,但多是進行健康數據採集,真正做到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務的不多,因為沒有醫生或健康管理師。“醫院醫生資源緊缺,工作又很忙,基本上沒有時間去做健康管理和服務。”王峰說,智慧醫療的發展也需要升級大健康產業的“人才”,需要能進行智慧醫療服務的健康管理師,而目前這類人才在我國也是缺乏的。
方炎林也表示了同樣的觀點,智慧醫療最終的落腳點在醫療機構和醫生,但現在醫療機構對智慧醫療開放的仍比較少,“醫院不通,信息孤島存在,醫生也沒有辦法提供服務,智慧醫療還是很難推進。”
除了服務,另一個短板是技術。
“智慧醫療的發展和應用要基於大數據的准確性和積累,目前各種智慧醫療產生的健康管理報告都是不痛不痒的報道,還不能應用於臨床,這主要在於大數據還沒有達到醫療級別。”王峰說。在他看來,人工智能是智慧醫療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大數據積累、算法等在技術上還需要突破。(記者 向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