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改變傳統駕駛 智慧交通離我們還有多遠?

2017年11月23日08:18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人工智能改變傳統駕駛 智慧交通離我們還有多遠?

  新華社深圳11月22日電 疲勞駕駛將會觸發預警系統、設定路線汽車就能無人駕駛、交通信號燈能根據車流量做出調整,人工智能正在改變傳統的駕駛行為。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21日在深圳落下帷幕,在本屆高交會上,人工智能與城市交通的深度融合受到了參觀者關注:實現了無人駕駛,智慧交通離我們還有多遠?

  人工智能改變傳統駕駛行為

  你也許見過這樣的場景:司機一個哈欠接著一個哈欠,像“小雞啄米”一樣打瞌睡,眼皮越來越重直到難以睜開。在各大城市,疲勞駕駛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現在,人工智能在駕駛領域的應用或許會降低司機疲勞對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脅。

  在本屆高交會上,從事計算機視覺技術研發的商湯科技展示了最新的駕駛監測預警系統:未來,嵌入了人臉識別算法的攝像頭可以實時讀取、分析司機的面部表情,一旦司機疲勞的程度超過了合理的范圍,系統將會發出預警信號,提醒司機注意安全。

  在離商湯科技展台不遠的地方,一輛裝載無人駕駛系統的汽車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2017年上半年,佟顯喬從美國辭職回到深圳創業,把自己與兩位朋友共同研發的無人駕駛系統推向國內市場。佟顯喬表示,他們的無人駕駛系統使用了國產的傳感器和自主研發的核心算法,已經進行了上路測試。“之前在硅谷的路測中,我們的汽車在正常車流量的公路上行駛了大約30分鐘,一路都很安全。”他說。

  在近日舉行的2017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表示,預計2018年7月,百度與金龍客車合作生產的無人駕駛小巴車將實現量產。此外,百度也將與江淮、北汽等汽車制造商聯合推出更多車型的無人駕駛汽車。

  “城市大腦”邁出智慧交通第一步

  人工智能正在改變傳統駕駛行為,也將帶來一整套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統。在杭州,人工智能已經開始應用於城市整體交通治理中。

  2016年10月,阿裡雲公司啟動了“城市大腦”計劃試點。該試點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利用豐富的城市數據資源,對城市進行全局的即時分析,能有效調配公共資源,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在本屆高交會舉行的論壇上,阿裡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介紹了“城市大腦”的運行情況:在杭州,“城市大腦”利用攝像頭分析實時交通流量,讓交通信號燈根據即時流量做出調整,優化路口的時間分配,提高交通效率。

  數據顯示,杭州推行“城市大腦”后,試點區域高峰期平均行車速度提升15%,區域平均擁堵時間下降9.2%。杭州市蕭山區還實現了120救護車等特種車輛的優先調度,通過“城市大腦”定制的一路綠燈“生命線”,救護車到達現場的時間比原來縮短了將近一半。

  對於擁堵、違停、事故等,“城市大腦”還能代替人工實時發現,並觸發機制進行智能處理。在杭州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數達500次以上,准確率達92%。

  從事無人駕駛技術研發的馭勢科技首席架構師彭進展說:“人工智能正在把城市交通帶入更加高效、安全的新時代。”

  前景值得期待 難點尚待突破

  目前,“人工智能+交通”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點。來自騰訊研究院的報告顯示,在我國人工智能企業中,輔助駕駛、自動駕駛領域的融資總金額排名第三位,達107億元,僅次於計算機視覺圖像和自然語音處理領域。該報告分析認為,由於我國在輔助駕駛、自動駕駛領域的企業僅有31家左右,卻擁有排名第三的融資額,意味著投資者十分看好這一領域。

  投資者的信心來自於我國具有的獨特優勢。彭進展說,我國各大城市有豐富的交通場景,有海量的交通數據,為無人駕駛算法的訓練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然而,實現人工智能與交通的深度融合仍然存在難點。彭進展表示,無人駕駛是人工智能在交通領域應用的核心場景,實際上是一個涉及城市整體交通運營的綜合性問題,包括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和規劃、智能控制等多個領域,在這些相關領域都取得突破尚需時日。

  深圳市索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車聯網業務中心產品經理張楊說,要實現智慧交通,除了無人駕駛之外,還要解決車與車、車與雲端之間的通訊問題。

  “未來,我們要利用傳感器、高清攝像頭、激光雷達等工具,採集道路基礎設施、交通信號燈以及車輛的實時信息,算法會結合這些信息做出正確的指令。”他說。

  新一輪的探索已經開始。近日,科技部決定,依托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而“城市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的工作將由阿裡雲公司承擔。(記者 陳宇軒 王曉丹 呂秋平)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