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世界廁所日”,由國家住建部組織研發的“城市公廁雲平台”系統,上線試運行。“城市公廁雲平台”實現了多種尋廁和互動方面創新。記者在廣州街頭實測發現,該APP能較為准確找到開放給普通市民使用的廁所。市民還建議,該APP可通過進一步升級,提升市民游客的使用體驗。
廁所問題的解決,的確能凸顯一個旅游型、商貿型特大城市的基礎設施水平。在有些大城市,建筑群外表燈火輝煌,但當游人進入內部找個衛生間,才發現這些公共衛生間的衛生條件有多麼惡劣。人們對一個城市的印象分中,廁所常常成了拉低分數的主要原因。因此,推廣公廁的便利性和提升潔淨度,直接考驗著一個城市的精細化、人性化管理水平。
過去游客經常抱怨找不到廁所,其實並非是沒有廁所,而是缺乏能讓人放心的公共廁所。比如有的公廁藏在小巷裡,自然隻有街坊才知道。游客路過一看環境昏暗,顧慮人身安全,可能寧願忍忍就去找麥當勞了。至於商業類的廁所,比如小餐廳基本沒廁所,找大酒家你得賠笑臉進去上廁所,某些大百貨公司的男女廁所還要分樓層!凡此種種,雖有廁所,卻是缺乏對人性體察和關懷的。
“人有三急”,找到便利又放心的公共廁所是很多人的需求。但一般“找廁所”手機客戶端的解決問題能力其實很難高估。除了因為很少人找廁所之前不問人而問手機,更重要的這不算是新發明。不少IT企業推出了類似產品。這些軟件因為同質化而互相取代也是很明顯的。隨便一個能定位的地圖類軟件,往往都可以把洗手間搜索出來,只是在數量和精度上各有不同罷了。
公廁類軟件很難像餐館消費類那樣熱門,在於它幾乎無法和商業消費綁定。真要讓用戶對一個軟件形成深度依賴,不願卸載,前提是這個軟件具有超乎同類產品的制勝法寶。作為幾乎是純公益的免費設施,要為這個軟件添磚加瓦,隻能要靠無數網絡“志願者”去申報和發現。因為互聯網語境下的平台,它不是一個固定類似黃頁般的工具,而必須是開放互動的。有足夠多的用戶數,廁所才可能被更多地發掘出來。
更重要的是,不但廁所要好找,對廁所的評價,才是對后續使用者和上級管理部門有借鑒意義的。透過這個平台,廁所作為市政設施或者商家配套,其使用負荷、維護效果、清潔程度都將徹底擺出來。如果官方或者商業管理者有這個眼光和胸懷,就應該不滿足現狀,引導市民使用其公共衛生間,並接受市民的挑剔和檢驗。讓一流的廁所為好單位加分,從而增加形象美譽度,或許這就是找廁所軟件最大的外部社會效益了。(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