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連線”“新科學家”等外媒24日報道,《科學機器人》雜志當日發布一款醫學機器人,能在保持心臟泵送血液的同時,精確地輔助特定心室,從而協助心臟恢復正常功能。
目前,醫生普遍用一種叫做心室輔助血泵(VAD)的體外機器,幫助心衰病人的心臟工作。這種體外的泵在心臟無法正常工作時,幫助泵送血液。問題是,血液流經機器,病人必須服用血液稀釋劑,而醫生並不喜歡讓病人受到這種束縛。
隨著科學技術與醫學的不斷發展,醫學研究者希望能夠在原有心臟的基礎上進行輔助性的恢復,故而心室輔助血泵的研究,已成為心臟外科和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研究的焦點。報道稱,與非植入式VAD相比,植入式VAD有許多優點:其管道短,耗能減少,耐久性好﹔與血液接觸面積小,抗血栓和感染性能較好。
這款由波士頓兒童醫院心臟外科科學家尼古拉·瓦西裡耶夫團隊研發的機器人,由聚合物材料做成,可以植入體內,貼合心臟且不刺激周圍組織,其獨特的氣動方式對心臟的“按摩”非常柔和,本質上就相當於心臟外部附近的一組肌肉。此外,控制系統的研發是心室輔助血泵研究中的關鍵問題之一。這款機器人的內部電子元件會自動將機械擠壓和扭動的節奏調節到心臟的自然節奏。
值得指出的是,除了輔助心臟的外壁抽動,該機器人還能輔助心臟隔膜向心室壁的運動,以此實現對健康心臟擠壓動作的逼真模擬。對此,研究人員解釋道:“全新的方法可以利用心室間隔來幫助壞死的心室進行收縮動作。”
目前,研究人員已經讓機器人在活豬體內工作,下一步將觀察植入動物體內后的工作狀態。(記者 房琳琳)
總編輯圈點
如果你覺得人工智能很可怕,可以多關注一下它在醫療行業的應用。不再比棋藝,不再拼作詩,在這個專業性極強的領域,人工智能還原了它最原本的面目——工具屬性。它正在嘗試通過語音幫助醫生填寫病歷,幫助醫生給病人拔牙,甚至給病人的心臟做按摩。而人工智能之所以可以做到這些,根本原因是人類可以更靈巧地操作工具,或者把工具制造得更靈巧了。所以,何必害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