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即AI)“搶飯碗”,以前每年四分之一畢業生去金融行業的大學現在隻有六分之一能進入﹔要應對機器換人的時代挑戰,職場菜鳥要學做“蜘蛛精”﹔老板挑學生不是最看重成績而要看“職場生命”……眼下開始進入招聘熱季,由南京審計大學潤園書院、中國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等主辦的2017未來商界精英論壇昨天在南京審計大學舉辦,南審博導、教育專家以及來自世界500強、互聯網新銳企業的老板精英“導師”們紛紛給AI時代面臨“機器換人”挑戰的學生們就業支招。
AI對就業影響已開始顯現,南審畢業生進入金融業比例下降
前幾日舉辦的2018屆畢業生招聘大集上,有數據顯示,金融行業出現了“機器取代人”的現象,傳統招聘大戶金融業的需求佔比同比下降了5.4個百分點。而這一點對南京審計大學的師生們來說體會很深。南審副校長、博導王會金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智能機器人時代來臨,對於學生的就業也有一定影響。拿南審來說,每年有三四千的畢業生,以前到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証券等等去就業的高峰期時達到900多人,佔了四分之一左右,而這幾年的影響已開始顯現,金融就業數量開始下降,大約隻有六分之一左右的畢業生進入金融機構。
據記者了解,一套智能系統有可能完成人類會計和審計員日常基礎工作的86%。尤其是很多畢業生在進入金融機構時一般都是先要去前台進行崗位鍛煉,而現在金融機構前台很多智能設備的應用,確實職位需求減少了。不過王會金表示,其實人工智能目前能代替的只是基礎計算統計等等工作,對於審計、會計專業來說,有許多需要人類大腦集成判斷的帶有主觀經驗性的服務工作,光靠機器人是沒法去完成的。
終身學習延展“職業生命”應對AI,要學“蜘蛛織網”擴展朋友圈
AI對於畢業生的就業有影響,但是學校和學生們其實都在不斷調整和適應這種變化。王會金告訴記者,其實現在學校已經在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加厚自己的“底盤”,比如學金融、學審計的學生,可以同時學習其他的一些東西,使他們的就業面更廣。
而在昨天論壇上,來自世界500強企業和一些互聯網創業公司的精英也充當了學生就業導師,並且傳授了自己的“獨門秘籍”。比如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財務副總楊川麟就建議學生們,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財務,自己也不好下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斷學習就不會被淘汰,就企業經理人或者老板來說,挑選好學生來自己公司,其實看重的不僅僅是成績,最重要的是“職業生命”,這個“職業生命”需要通過終身不間斷的努力學習來加持延展,才能保証自己不被時代淘汰。
此外,楊川麟還建議職場菜鳥們,要學習“蜘蛛精”的功夫,學會處理身邊的人事關系,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就像蜘蛛織網一樣,這樣以后在有機會的時候別人才會想到你,而別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請你來一起解決”。
人工智能充當“苦勞力”:讓人的工作環境更輕鬆
人工智能“威脅論”其實是近來最熱門的話題,有可能被取代的行業遠不止金融機構,各種勞動密集型、高度重復性行業都有可能被“搶飯碗”。比如今年雙11,就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的人機協同:菜鳥的機器人旗艦倉,可以由機器人將貨物帶到揀貨員跟前﹔京東今年雙11也晒出了各種黑科技,無人機、無人送貨車、無人配送站等等。
不過,前不久召開的全球數據探索者大會上,京東CEO劉強東告訴記者,其實無人機、無人送貨車、無人配送站不是要搶飯碗,而是為了提升送貨員和收貨人的幸福感,可以讓機器代替人類在風雪、霧霾天工作,而物流人員則可以在溫暖的辦公室裡進行后台操控。劉強東堅信人工智能再過一千年也無法替代人類藝術家的工作。所以人工智能可以讓更多的人脫離繁重危險的工作,轉向另一種更加輕鬆的工作環境,當然這也需要求職者的不斷學習和適應時代進步,才能不被淘汰。(記者 徐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