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大米”危害人體健康 看低鎘水稻如何“消滅”它

2017年11月28日07:52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人民網北京11月28日電 (高黎明)稻米鎘污染問題,一度讓人談“鎘”色變。如今,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的水稻專家通過基因組編輯技術與水稻雜種優勢利用技術的集成創新,在國際上率先建立了培育低鎘籼型雜交稻親本及組合的技術體系,定點突變水稻吸收鎘的關鍵基因,從而有效阻斷水稻對鎘的吸收,降低水稻植株的鎘含量。那麼,鎘對人體有什麼危害?水稻的含鎘問題是如何造成的?新培育出來的低鎘水稻會影響稻米的生長和產量嗎?何時能大面積應用、推廣低鎘水稻?

湖南益陽湘韻米廠負責人趙放文在檢驗自己工廠加工出來的大米。

(白禹/新華社)

鎘對人體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水稻鎘超標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關注,主要是因為鎘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一旦攝入,它在體內的半衰期將長達10-30年,會在人體的骨骼和腎臟等部位不斷富集,引發骨質疏鬆、腎功能衰竭、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等。

水稻含鎘問題是如何造成的?

造成水稻鎘超標的原因並非是單一的,除了土壤本身含鎘以外,隨著我國工業化的發展,採礦冶煉產生的廢水、廢氣的排放,含鎘磷肥施用等,造成了耕地鎘污染。據統計,我國有1300萬公頃的耕地被鎘污染。而水稻既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容易蓄積鎘的作物之一,稻田中的鎘通過水稻的根系被吸收,並向上運輸到莖、葉和稻米中。我國南方稻區由於酸性的紅壤分布廣(酸性土壤有效態鎘含量高),籼稻為主的種植模式(相對粳稻多數籼稻蓄積鎘的能力更強),加劇了稻米鎘污染風險。

低鎘水稻會影響到稻米的生長嗎?

由於鎘不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一般認為水稻並沒有特異性吸收鎘的基因,而水稻中的鎘則是通過被吸收的錳等必需礦質元素順帶被吸收進根系的,所以,低鎘水稻在降低鎘吸收的同時,會影響到錳的吸收。

既然低鎘水稻會影響水稻對錳的吸收,那這會影響稻米的生長嗎?錳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維持水稻正常生長並不需要大量的錳。由於水稻在全生育期內有大量時間都是處於淹水種植狀態,在這種土壤條件下,有效態錳含量較高,所以在一般種植條件下的水稻中的錳含量會遠遠超過其正常生長發育的需求,同時,水稻已經進化出了一系列的機制來解除體內的高錳含量帶來的毒害效應。所以,即使低鎘水稻的錳含量大大降低,隻要在正常栽培條件下,水稻的生長是不會受到影響的。

低鎘水稻何時能實現大面積的應用和推廣?

目前,低鎘水稻還需要在不同生態和土壤條件下試驗和示范,以熟化成果,如果政策許可,2-3年后即可實現大面積應用。此外,低鎘水稻降低鎘含量的技術也可以嘗試延用到其它農作物上,但需要試驗和鑒定。

內容來源:湖南省農業科學院 

相關鏈接:

去鎘還得找源頭:親本去鎘技術讓水稻對鎘說bye-bye

(責編:高黎明、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