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世界上第一條短信發送成功。從此,短信也開始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是錦上添花還是添堵添亂?法國《ELLE》周刊將與我們一起深入探討。
1992年12月,英國電信工程師尼爾·帕普沃思(Neil Papworth)給他的同事發送了世界上第一條即時短信(SMS):“聖誕快樂”。短信的出現從此顛覆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每時每刻,全球各地數都有不計其數的用戶手指翻飛:想通過短信貼身陪伴孩子的父母﹔開會時偷偷發短信的公司員工﹔或是沉迷於表情包大戰的熱戀情侶……法國每年的短信發送量曾達到1800億,即每秒5600條。
即時短信改變了傳統交流方式,溝通不一定再是容易令人窘迫的面對面形式。心理學家邁克爾·斯托拉(Michaël Stora)分析,“通過聲音交流會讓人感覺到侵略性,因為這就像是在要求對方定下契約。但是文本信息能制造距離感,使人感到安全。對於容易害羞的人來說,這是解除人際交往中產生的壓制感的絕佳手段”。
不可避免的結果:打電話頻率日益下降
據法國生活質量調研協會(Crdoc)於2016年12月的一項研究顯示,僅有23%的法國人會經常使用手機打電話。文字國王已超越聲音女王,登上了時代的王座。即時短信已經成為當今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它現身於法國藝術家蘇菲·卡爾的作品;曾登上過雜志封面(2015年法國《社會》雜志)﹔它還是追蹤八卦熱點的好幫手,有了它,想知道浪子多米尼克·卡恩(曾任法國財政部長,因性侵案被指控)和同事的短信交談也不在話下。
那短信的深層吸引力又在哪兒呢?邁克爾評論道,“短信讓人毫不費力的就建立起某種社會關系,而這種聯系並不需要實體”。在這個充滿焦慮的社會中,人們需要通過保証個體的自由來感到安心。他還補充道,“當然,它也存在消極因素。一方面短信讓彼此的距離感縮短,但同時,如果對方不回應,我們會因此而感到更大的空虛”。
語言學新戰地,文字游戲、表情包齊上陣
即時短信在語言學領域也有一番“作為”,它打亂了我們和語言的固有關系。我們又重新變成了沉迷於文字游戲的“頑童”:在刪減句子、顛倒結構、創造新詞匯中樂此不疲。短信的流行還帶來了表情包的成功。盡管表情包經常被批評削弱了語言表達的豐富性,但是仍然受到了廣泛認可。它既體現溫情,又兼具趣味和動感,非常具有創造性。即使有時會造成語義上的曲解,但相比於給人們帶來的便捷和樂趣就不值一提了。(實習編譯:周麗麗 審稿:王戰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