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關於機器人“學霸”通過醫考的消息吸引了不少讀者。據《安徽日報》報道,近日,國家醫學考試中心正式發布了2017年國家執業醫師考試臨床綜合筆試合格線,“智醫助理”機器人取得了優異成績,証明“智醫助理”機器人已有能力建立起較完備的醫學知識體系,並在一定程度上具備自主學習和運用醫學知識解決醫學相關問題的能力。那麼,“智醫助理”機器人到底有什麼本領呢?它未來能獨自行醫嗎?
“智醫助理”機器人(圖片來源:《揚子晚報》)
“智醫助理”機器人擁有龐大的醫學知識庫。清華訊飛聯合實驗室主任吳及在接受中國新聞網採訪時介紹,海量的醫學知識在計算機中很難表示,傳統的知識圖譜技術無法滿足描述醫學知識的需要。為了解決學習問題,吳及和團隊提出了一整套“語義張量”的方法,針對醫考需求,通過學習醫學本科的全部教材、臨床指南和經典病例等資料,使機器人獲得醫學領域“張量化”的概念表示和關系表示,讓機器人擁有了龐大的醫學知識庫。在運用醫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上,研究團隊通過“關鍵點語義推理”“上下文語義推理”“証據鏈語義推理”等多尺度融合推理算法,讓機器具備了詞匯、句子、段落間的多層次推理能力。
那麼,“智醫助理”機器人未來會不會獨自行醫呢?科大訊飛醫療總經理陶曉東在接受《合肥晚報》採訪時表示,獨自行醫並未納入“智醫助理”機器人的“職業規劃”。該機器人是在執業醫師考試的特定場景下參加測試的,考得好隻能說明該機器人掌握了一定的醫學知識,並且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運用能力,但這種場景和醫生實際的診療工作場景差別非常大,所以要看病還得找醫生。實際上,現實醫療情況面臨兩個問題——電子病歷質量不夠和醫療數據壁壘,而研發“智醫助理”機器人是希望能解決這些問題,並將領先技術落地應用於醫療,真正地惠及民生。
此外,金羊網也曾報道,“智醫助理”機器人在現場進行了模擬診斷演示,它可以提升醫生的診斷精度,幫助病人在病情復雜的情況下更快得到確診,並縮短診療周期。但“智醫助理”機器人的應用主要在輔助診療方面,並不會嘗試代替醫生進行獨立診療。(趙鵬)
本文由中國科學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卜勇進行科學性把關,目前其主要研究領域為健康、環保、水利、節能、氣象、人工智能、腦科學與認知科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