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的海洋、白色的雲朵、黃色的土地……12月8日14時07分,“風雲三號”D星首幅可見光圖像成功傳回地面。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介紹,此次成功接收的圖像來自於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這是世界上首台能夠獲取全球250米分辨率紅外分裂窗區資料的成像儀器,可以每日無縫隙獲取全球250米分辨率真彩色圖像,並具備對雲、氣溶膠、水汽、陸地表面特性、海洋水色等大氣、陸地、海洋參量的高精度定量反演能力。
“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是‘風雲三號’系列衛星的核心儀器之一,升級改進后可以媲美美國最新發射的聯合極軌氣象衛星JPSS的成像儀器。”楊軍說。
“風雲三號”D星是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的第二顆業務星,於11月15日成功發射。此后,該星地面應用系統各技術分系統和地面站功能狀態正常,並於8日下午正式開機。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總師楊忠東表示,此次負責執行“風雲三號”D星數據接收和傳輸任務的國內外5個地面站接收設備狀態全部正常。值得注意的是,“風雲三號”D星是國內首顆利用南極衛星數據接收站接收數據的對地遙感衛星。90%的全球觀測數據都能從觀測之時算起80分鐘內傳回國內,星地數據傳輸速率增加了30%,計算能力增加了17.5倍,數據存儲能力增加了近10倍。
“下一步,衛星將進行為期半年的在軌測試。力爭在2018年汛期之前完成測試交付業務應用,屆時將正式與C星形成上下午衛星組網觀測布局。正式應用后,將在提高天氣預報水平、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楊軍說。(記者 付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