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跑步之后,李華瘦了30多斤(陳憂子/《廣州日報》)
2012年,廣州馬拉鬆賽初創,全程馬拉鬆隻有2000個名額,當時還擔心“報不滿”﹔5年后,廣馬迎來6周歲生日,全馬已經擴容至18000人,吸引了36980人報名。數據的大幅增長,一方面反映了跑馬熱潮的高漲,同時也對廣馬組委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更高效的系統、更貼心的服務,滿足廣大跑者日益增長的高品質跑馬需求。
顯然,廣馬沒有讓人失望,3萬名跑者體驗了一把創新范十足、科技范十足的馬拉鬆,從賽前的刷臉科技、芯片檢測,到賽中的定點服務,再到覆蓋全程的檢測、補給、恢復服務,廣馬的創新服務獲得廣大跑友的認同和交口稱贊。
刷臉領裝備僅需十幾秒
12月8日,2017廣州馬拉鬆拉開序幕,領取裝備第一天,跑友就感受到了新變化:刷臉、芯片檢測等設備投入使用﹔領取物資採用流水線管理模式,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差錯率大幅降低,滿意度飆升的同時,跑友開始享受這場科技范兒十足的廣馬。
一直以來,人工服務造成的領取裝備速度較慢、差錯率高的問題,一直是馬拉鬆界面臨的難題。“更關鍵的是,由於人工識別誤差大,容易出現跑者冒領、替跑的情況,一旦在比賽中出現意外,就是對生命的不負責任。”一位組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刷臉科技應用於廣馬領取裝備,大大提高了效率,由原來的30多秒完成號碼布領取,到現在隻需十幾秒。”項目負責人王龍華介紹說,“除此之外,刷臉科技還方便了工作人員實時掌握領取裝備的進度,發出溫馨提示。”
選手領取號碼布后,可以通過芯片檢測儀器,現場核對芯片信息和工作情況,避免了完賽后無成績的遺憾。隻需“嘀”一下,就可以完成檢測。
勵志媽媽贊“科技廣馬”
本屆廣馬啟用的科技裝備服務效果如何,讓我們一起來聽聽跑者的聲音。
在一些跑友眼中,“海口華媽”的跑步經歷堪稱勵志典范。今年54歲的“海口華媽”名叫李華,是一名大學圖書管理員。40歲前后,她一度胖了近40斤,還患上了高血壓、重度骨質疏鬆……為了讓剛上初中的女兒重塑信心,李華決定從改變自己開始。於是,上學時跑步從來沒有及格過的她開始了人生第一次心甘情願的跑步。
“從走30米跑20米,到一周后走10米跑30米,再一個月后的跑100米走10米,那個難處,胖子們一定知道。”李華感慨道。為了女兒,她沒有放棄,跑著跑著,自己的心境變了,身體也開始變得輕盈。一年后,她參加了學校運動會,拿了教工中年組800米的第3名,人也瘦了30多斤。
“跑步以后,我迎來了革命式、天翻地覆的變化。”李華說,因為跑步,她酷愛上了各項運動——從“旱鴨子”到自學游泳,兩年后參加學校游泳比賽,拿過前兩名﹔自學自由泳、蝶泳后,又開始騎行訓練﹔50歲時,又開始自學畫畫。運動讓她的生活愈發健康快樂。
兩年前,李華報名參加培訓班,開始學習科學的跑步方法與技巧。“這是為了80歲時還能跑馬拉鬆。”李華笑稱。2016年,以5小時23分鐘的成績完成了自己的首個馬拉鬆后,她一發不可收拾,在一年多的時間裡輾轉多地跑馬。
得知自己報名廣馬中簽后,李華開心不已。由於女兒在廣州工作,她一直想體驗廣馬的“濱水跑道”。12月8日,在天河體育中心領取裝備的過程中,李華不禁驚嘆廣馬的科技范十足。“好潮,沒想到領裝備還有人臉識別。”
李華隨后按流程現場核對了芯片信息。“以前芯片在跑鞋上,現在廣馬也有了改良,芯片在號碼布的左右兩側。”李華說,檢測儀器“嘀”一下核對完芯片信息后,她完全不用擔心會出現完賽后無成績這種情況,可以放下心全力拼一下PB(個人最好成績)了。
今年的廣馬電子參賽手冊更讓李華贊不絕口。“從路線到領取參賽包、怎樣進檢錄口,甚至連存包、取包這樣的小細節都標注得清清楚楚,服務很貼心、人情味兒濃,給了我們一種不一樣的體驗。”
廣州體科所科學“育兔”
今年廣馬裝備包內容更加豐富,除了方便面、能量棒等物資裝備,還有為廣馬量身打造的《馬拉鬆》完賽秘笈,其中包含了大量科學運動、賽前熱身、賽后恢復、避免傷病的知識,可以說是一本跑馬寶典。
據介紹,廣州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將在此次馬拉鬆賽事中提供特色科技支持和服務,其中全國首創將官方配速員納入保障服務范疇。本屆廣馬招募了30位兔子(官方配速員),為了讓他們更好地完成任務、穩定發揮作用,廣州市體科所為他們定制了一套賽前、賽中、賽后的訓練、補給、恢復計劃,可以說服務細致到家。
“去年父親節,我和廣州跑者鄧超、張健一起完成了‘因愛奔跑’環青海湖極限挑戰馬拉鬆,9天9場全馬。”來自北京的賈榜先是一位超級馬拉鬆達人,至今已經跑了近200場全馬,“當時廣州市體科所為我們提供了葡萄糖粉等能量補給,效果非常好﹔本屆馬拉鬆他們又為官方配速員提供了如此貼心的服務,真的很感激﹔普通跑者能夠享受到由科研機構提供的專業服務,在全世界都是不多見的。”
勵志媽媽李華表示,《馬拉鬆》完賽秘笈內容豐富,為我們科普了跑馬知識,具有很強的指導性,“跑全程馬拉鬆,前半程大家有各種跑法,過了20公裡以后,基本上大家的跑姿都是一致的,這是一種高度自律、講究經驗、科學以及穩定輸出的運動。這個過程中,也包含了堅持和突破。馬拉鬆看似無聊枯燥,為什麼還能有這麼多人熱愛,就在於突破極限的那一瞬間,人可以獲得更多的感知。”(記者 孫嘉暉 張丹羊 通訊員 馮穗寧 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