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今日發布

2017年12月14日16:41  來源:中國信通院
 
原標題:中國信通院發布《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

2017年12月14日,《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ICT深度觀察大型報告會暨白皮書發布會”上隆重發布,這是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第三次正式發布,也是中國工業百強區首次發布。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的指導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百強縣(市)課題組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適應新的發展形勢,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彰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基本延續2016中國縣域工業競爭力評價體系,依托制造強國產業基礎大數據平台,對各縣(市)競爭力進行實証分析和比較研究。同時,首次對城市經濟縣級行政區劃單位的各市轄區的工業競爭力展開評價。

百強縣(市)GDP佔全國GDP的比重約11.5%,工業增加值佔全國比重約17%,構成了縣域經濟的重要力量,也是縣域工業發展基礎、運行績效或發展活力較好的良好示范。

從數量分布看,工業百強縣(市)分布於17個省(自治區),蘇魯浙等經濟大省繼續領跑,江蘇24個,山東21個,浙江15個,河南10個,福建7個,內蒙古5個,湖南4個,湖北3個,廣東、河北各2個,陝西、貴州、江西,寧夏,新疆、遼寧、安徽各1個 。十強依次是江陰市、昆山市、張家港市、常熟市、慈溪市、晉江市、太倉市、宜興市、龍口市和寧鄉市。四強排名基本穩定,連續三年居前四名,排名變化不超過1﹔慈溪市排名繼續提升,進入五強﹔宜興市、寧鄉市首次躋身十強﹔准格爾旗、廣饒縣繼神木市和瓦房店市於2016年退出十強后,2017年也退出十強。

從動態變化看,蘇浙魯豫百強縣(市)數量和排名同步提升。從數量分布看,蘇魯浙百強縣(市)數量連續三年位居前三甲,2017年合計新增5個,達到60個﹔河南逐年增加,2017年達到10個。從三年位次變化看,排名持續上升的50個縣(市)中四省合計達到79個,佔全部持續上升縣(市)的78%。特別是江蘇的蘇中蘇北上升勢頭明顯,連續上升的縣(市)達到13個。上升較快的縣(市)基本呈現出增速穩定、利潤和投資增長較好的特點,部分縣(市)投資拉動效果顯著。石化、煤炭等資源依賴型縣(市)排名下滑加快。受石化、煤炭、鋼鐵等原材料行業有效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的影響,部分產業結構單一、資源依賴性強的縣(市)工業增加值、利潤和投資出現較大下滑,工業競爭力大幅下滑或連年持續下滑。

從橫向比較看,基礎條件方面,東部工業大縣最多,中部追趕步伐加快。東部百強縣(市)人均GDP超過10萬的有19個,工業增加值超過500億元的有10個,產業結構優化和產城融合加快,但工業規模增長放緩,工業經濟佔比繼續降低﹔中部縣(市)規模和結構優勢不突出,但追趕勢頭明顯。運行績效方面,東部綠色績效較好,西部勞動資本績效顯著。西部百強縣(市)勞產率和主營業務利潤率相對最高,如烏審旗、庫爾勒市、准格爾旗、達拉特旗等縣(市)工業勞產率均值超過100萬元/人,遠超東中部均值。發展活力方面,東部創新最為活躍,中部投資活力總體較強。東部縣(市)包攬發展指數前20名,中部百強縣(市)平均工業投資額高達315億元,分別比東、西部百強縣(市)均值高44億元和38億元。總體上,東部百強縣(市)三大支柱發展較為均衡,中西部百強縣(市)發展活力短板凸顯。

工業百強縣(市)發展呈現如下特點:一是百強格局調整加快,質量效益作用日益突出。2017年百強縣(市)11進11出。一方面,章丘、墾利因為撤縣設區退出百強﹔另一方面由於工業下行和產業結構調整,一些工業規模較大但產業結構單一、轉型升級緩慢的東北縣(市)和資源依賴型縣(市)退出,而另一些規模略小,但增長勢頭好、經濟和綠色績效顯著,同時發展活力強的中東部縣(市)入圍。二是發展速度快后勁強,成為工業運行穩定器和緩沖器。85%的百強縣(市)工業增加值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連續兩年入選百強縣的89個縣(市)工業投資額合計增長17.3%,其中一半以上的縣域投資增速超過20%。三是發展動能分化顯著,區域不平衡格局進一步擴大。東部創新驅動優勢明顯,中部主要依靠投資驅動,西部仍以依靠要素驅動為主。東部縣(市)資金、人才等要素吸引能力強勁,江蘇、山東等省百強縣(市)數量和排名同步提高。中西部縣域之間資源稟賦趨同,產業同質化競爭嚴重,湖北、陝西、內蒙古、新疆、寧夏工業競爭力最強的縣(市)均為資源型城市,存在產業同質化競爭嚴重,抗風險能力較差的問題。四是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成效初顯。一方面,江陰、昆山、張家港、常熟等發達縣(市)調整轉型起步早,新興產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均在40%以上,拉動作用顯著,對工業高質量發展形成有力支撐。另一方面,新鄭、邳州、啟東、靖江、宜都等縣(市)提速與轉型並舉,不斷加大資本、人力與創新投入,產業優化升級持續加快,工業質量穩步提高,競爭力快速提升。與此同時,部分資源型縣(市)新舊動能接續不足,結構調整任務繁重。五是產業集聚效應顯現,長江經濟帶重要增長帶作用顯現。長江經濟帶地區百強縣(市)佔比達34%,進入50強的縣(市)共計18個,2017年11個新進工業百強縣(市)有6個位於長江經濟帶。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縣域經濟面臨的形式更復雜。縣(市)應積極融入《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結合當地產業特色和承載能力,用好用活用足國家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系列政策,培育特色化、專業化、充滿活力的縣域經濟。一是要創新驅動,引領縣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二是要聯動發展,加快推進縣域工業融入區域經濟圈。三是要數據提速,推動縣域工業經濟分享大數據紅利。四是要投資保障,解決制約縣域工業發展資金掣肘。五是要因地制宜,引導縣域工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此外,2017年首次評價的工業百強區分布於16個省(自治區)。主要集中於江蘇、廣東、山東、浙江等工業大省,其中,江蘇25個,廣東18個,山東12個,浙江10個,四省合計65個。此外,湖南、四川各6個,湖北5個,福建4個,陝西3個,內蒙古、安徽、廣西、遼寧各2個,河北、江西、雲南各1個。十強依次是南山區、新龍崗區、順德區、武進區、南海區、江寧區、黃島區、新區(無錫)、新寶安區和黃埔區。工業百強區發展呈現工業規模繼續擴大、工業增速有所放緩,新舊動能轉換趨勢向好、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壯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明顯、創新能力有待於提升等特點。

附表1 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名單

排名

地區

地級市

縣(市)

1

江蘇

無錫市

江陰市

2

江蘇

蘇州市

昆山市

3

江蘇

蘇州市

張家港市

4

江蘇

蘇州市

常熟市

5

浙江

寧波市

慈溪市

6

福建

泉州市

晉江市

7

江蘇

蘇州市

太倉市

8

江蘇

無錫市

宜興市

9

山東

煙台市

龍口市

10

湖南

長沙市

寧鄉市

11

內蒙古

鄂爾多斯市

准格爾旗

12

湖南

長沙市

瀏陽市

13

江蘇

南通市

海門市

14

湖南

長沙市

長沙縣

15

江蘇

鎮江市

丹陽市

16

山東

青島市

即墨市

17

山東

威海市

榮成市

18

山東

青島市

膠州市

19

浙江

紹興市

諸暨市

20

山東

東營市

廣饒縣

21

河南

鄭州市

新鄭市

22

浙江

寧波市

余姚市

23

江蘇

泰州市

泰興市

24

江蘇

南通市

啟東市

25

江蘇

泰州市

靖江市

26

河北

唐山市

遷安市

27

陝西

榆林市

神木市

28

山東

濱州市

鄒平縣

29

內蒙古

鄂爾多斯市

伊金霍洛旗

30

江蘇

南通市

海安縣

31

浙江

金華市

義烏市

32

江蘇

常州市

溧陽市

33

浙江

溫州市

樂清市

34

河南

鄭州市

鞏義市

35

山東

濰坊市

諸城市

36

江蘇

徐州市

邳州市

37

山東

青島市

平度市

38

江蘇

南通市

如皋市

39

福建

泉州市

南安市

40

河南

鄭州市

新密市

41

江蘇

南通市

如東縣

42

河南

鄭州市

滎陽市

43

江蘇

鎮江市

揚中市

44

山東

棗庄市

滕州市

45

貴州

遵義市

仁懷市

46

浙江

嘉興市

海寧市

47

山東

煙台市

萊州市

48

內蒙古

鄂爾多斯市

烏審旗

49

福建

福州市

福清市

50

山東

濰坊市

壽光市

51

河南

鄭州市

登封市

52

湖北

宜昌市

宜都市

53

山東

濟寧市

鄒城市

54

河南

許昌市

長葛市

55

江蘇

宿遷市

沭陽縣

56

浙江

嘉興市

桐鄉市

57

福建

泉州市

石獅市

58

福建

福州市

長樂市

59

山東

煙台市

蓬萊市

60

江西

南昌市

南昌縣

61

江蘇

鹽城市

東台市

62

新疆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庫爾勒市

63

內蒙古

鄂爾多斯市

達拉特旗

64

江蘇

揚州市

儀征市

65

山東

煙台市

招遠市

66

浙江

湖州市

長興縣

67

浙江

嘉興市

平湖市

68

浙江

溫州市

瑞安市

69

寧夏

銀川市

靈武市

70

福建

泉州市

惠安縣

71

江蘇

泰州市

興化市

72

山東

濰坊市

高密市

73

浙江

嘉興市

海鹽縣

74

浙江

金華市

永康市

75

山東

泰安市

新泰市

76

山東

泰安市

肥城市

77

山東

淄博市

桓台縣

78

浙江

台州市

溫嶺市

78

山東

濰坊市

青州市

80

江蘇

徐州市

沛縣

81

內蒙古

鄂爾多斯市

鄂托克旗

82

廣東

揭陽市

普寧市

83

河南

許昌市

禹州市

84

湖北

省直轄縣

仙桃市

85

山東

聊城市

茌平縣

86

湖南

株洲市

醴陵市

87

遼寧

大連市

瓦房店市

88

安徽

合肥市

肥西縣

89

河南

濮陽市

濮陽縣

90

江蘇

鎮江市

句容市

91

廣東

惠州市

博羅縣

92

湖北

宜昌市

當陽市

93

浙江

湖州市

德清縣

94

山東

青島市

萊西市

95

河南

焦作市

沁陽市

96

江蘇

徐州市

新沂市

97

河北

滄州市

任丘市

98

河南

三門峽市

靈寶市

99

福建

漳州市

龍海市

100

浙江

嘉興市

嘉善縣

附表1 2017年工業百強縣區名單

排名

地區

地級市

1

廣東

深圳市

南山區

2

廣東

深圳市

新龍崗區

3

廣東

佛山市

順德區

4

江蘇

常州市

武進區

5

廣東

佛山市

南海區

6

江蘇

南京市

江寧區

7

山東

青島市

黃島區

8

江蘇

無錫市

新區

9

廣東

深圳市

新寶安區

10

廣東

廣州市

黃埔區

11

福建

寧德市

蕉城區

12

浙江

杭州市

蕭山區

13

廣東

廣州市

南沙區

14

江蘇

常州市

新北區

15

廣東

佛山市

三水區

16

湖南

長沙市

雨花區

17

浙江

紹興市

柯橋區

18

江蘇

蘇州市

吳江區

19

廣東

佛山市

高明區

20

浙江

寧波市

鄞州區

21

浙江

寧波市

北侖區

22

廣東

廣州市

天河區

23

江蘇

蘇州市

虎丘區

24

安徽

馬鞍山市

花山區

25

江蘇

徐州市

銅山區

26

江蘇

蘇州市

吳中區

27

廣東

廣州市

番禺區

28

四川

成都市

龍泉驛區

29

浙江

寧波市

鎮海區

30

江蘇

南京市

浦口區

31

廣東

佛山市

禪城區

32

廣東

珠海市

香洲區

33

江蘇

南通市

通州區

34

江蘇

無錫市

惠山區

35

江蘇

無錫市

錫山區

36

浙江

杭州市

濱江區

37

廣東

廣州市

花都區

38

湖南

長沙市

岳麓區

39

浙江

杭州市

余杭區

40

廣東

深圳市

福田區

41

山東

青島市

城陽區

42

山東

淄博市

臨淄區

43

遼寧

沈陽市

大東區

44

江蘇

揚州市

江都區

45

江蘇

南京市

棲霞區

46

山東

濟南市

章丘區

47

江蘇

無錫市

濱湖區

48

湖北

武漢市

江夏區

49

江蘇

南京市

溧水區

50

山東

東營市

墾利區

51

江蘇

南京市

六合區

52

浙江

紹興市

上虞區

53

湖北

武漢市

東西湖區

54

內蒙古

鄂爾多斯市

東勝區

55

湖北

武漢市

漢陽區

56

湖南

常德市

武陵區

57

遼寧

沈陽市

鐵西區

58

山東

淄博市

淄川區

59

河北

石家庄市

藁城區

60

安徽

蕪湖市

弋江區

61

江蘇

泰州市

高港區

62

山東

淄博市

張店區

63

廣東

廣州市

增城區

64

江蘇

揚州市

邗江區

65

山東

威海市

文登區

66

江西

南昌市

青山湖區

67

四川

成都市

新都區

68

湖南

長沙市

望城區

69

湖南

株洲市

石峰區

70

廣西

南寧市

西鄉塘區

71

廣東

廣州市

白雲區

72

福建

廈門市

湖裡區

73

江蘇

常州市

金壇區

74

山東

青島市

嶗山區

75

江蘇

蘇州市

相城區

76

江蘇

泰州市

姜堰區

77

四川

成都市

雙流區

78

浙江

杭州市

上城區

79

陝西

西安市

長安區

80

福建

龍岩市

新羅區

81

廣東

珠海市

金灣區

82

山東

臨沂市

蘭山區

83

湖南

湘潭市

岳塘區

84

福建

廈門市

海滄區

85

內蒙古

包頭市

昆都侖區

86

陝西

咸陽市

秦都區

87

浙江

杭州市

富陽區

88

廣西

柳州市

柳南區

89

江蘇

南京市

高淳區

90

四川

綿陽市

涪城區

91

四川

成都市

武侯區

92

四川

宜賓市

翠屏區

93

湖北

宜昌市

夷陵區

94

雲南

玉溪市

紅塔區

95

陝西

榆林市

榆陽區

96

江蘇

鹽城市

大豐區

97

山東

濟南市

歷城區

98

江蘇

常州市

鐘樓區

99

山東

濟寧市

兗州區

100

湖北

武漢市

黃陂區

(責編:高黎明、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