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太空政策指令,重啟登月計劃,兌現其競選承諾。他宣布,美國宇航員將重返月球,並最終前往火星。 有美國媒體趁此機會對比了中國的太空計劃,並指出,中國可能在2025年成為全球主要的太空大國。
在特朗普發布太空政策之際,外媒指出,中國已經獲得大量資金正在進行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包括:可重復使用的航天運輸工具,核動力空間穿梭機,和機器人月球基地,均已在審理當中。
據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CASC)計劃在2020年以可重復使用的航天飛行器進行首飛,並預計在2025年通過它將宇航員與貨物發送到太空。
這種航天飛行器將是一種兩級入軌航天器。該公司希望改進設計,最終在2030年建成單級入軌航天飛行器。這樣的計劃充滿雄心壯志,雖然過去有過一些單級入軌航天器的建造計劃,但沒有一個發展到原型機的階段,而且所有這些計劃都因為不切實際而被放棄。
據了解,該公司計劃在2035年實現運載火箭完全重復使用;在2040年,擁有各種類型的運載火箭,其中包括核動力空間穿梭機,以及其他能夠完成多星際往返旅行、通過小行星採礦、建設像空間太陽能電站這種特大項目,總而言之,打造能夠利用太空資源的其他航天器。
SpaceX曾宣稱,憑借獵鷹九號一級回收,未來可將航天發射成本降低80%。中國重復使用運載器的目標與其近似。一院研發中心總體室主任陳洪波表示,該運載器的設計重復使用次數在20次以上,初期目標是將單位有效載荷運輸成本降至目前的五分之一,未來則有望降至十分之一。
除了降低發射成本,該運載器的發射周期也將大大縮短。傳統火箭的發射准備時間往往長達數月,即使是國內以快著稱的小型火箭“快舟”系列,准備時間也需一周左右。而陳洪波透露,該運載器將引入航空領域的快速檢測理念和技術,力求具備一天一次飛行的能力。
但陳洪波表示,該技術難度極大,預計還需要15年左右才能有所突破,具備工程應用能力。而火箭動力形式目前已經比較成熟。
回到美國的太空計劃,其實,重返月球是特朗普的競選承諾之一。2016年,在擁有悠久發射歷史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特朗普明確承諾“把NASA從近地軌道上的后勤活動中解放出來”,代之以“重新聚焦太空探索”。
特朗普還強調,重返月球是火星登陸的前奏:“我今天簽署的這項指令,會讓美國的太空項目重新聚焦到人類的探索和發現上。美國宇航員將在1972年后首次重返月球,且是為了長期探索和使用。這次,我們不僅僅會留下國旗和腳印。我們將會為最終的火星計劃建立基地,甚至幫助我們在未來的某天到達更遠的世界。”
只是外媒指出,盡管特朗普簽署了太空政策指令,該指令的重要性並不明確,另一方面,相關的政策與資金也尚未說明。相較於中國已經擁有大量資金和較為明確的太空計劃,中國很可能在2025年成為主要的太空大國。(記者 張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