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AI對這項運動發展影響幾何 學棋到底在學什麼?

2017年12月31日09: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對於圍棋運動而言,行將結束的2017是至關重要的一年。AlphaGo等人工智能的出現對圍棋運動產生了巨大影響,與此同時圍棋的發展也迎來了新機遇。

圍棋AI阻礙運動發展?

今年,棋壇最受矚目的對決莫過於世界等級分第一人柯潔與圍棋人工智能AlphaGo的三番棋較量,最終AlphaGo連下三城獲勝。而隨著AlphaGo接連在線下的番棋賽中擊敗李世石、柯潔兩位世界冠軍,圍繞“人機大戰”出現了一種“人工智能將摧毀圍棋這項古老運動”的論調。

盡管存在著類似的擔憂,但半年時間過去,圍棋AI的橫空出世似乎並未對運動的發展形成阻礙。中國圍棋隊總教練俞斌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人工智能的到來並沒有改變圍棋所承載的文化本質,也沒有降低其趣味性。

俞斌以國際象棋為例指出,即便人類棋手不敵人工智能,對運動的發展也不會產生太多負面的影響——早在20年前,“深藍”就曾在番棋對決中擊敗了彼時國象第一人卡斯帕羅夫﹔20年過后的今天,國際象棋仍然在正常發展。

資料圖:柯潔在人機大戰中

“某種意義上,人工智能還是一種工具,而圍棋是有自己規則的。再先進的人工智能,也要按照由人類所創造的圍棋規則來下棋,這些並沒有改變。”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主任羅超毅認為,如同人類棋手一樣,圍棋AI也是在這種滲透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規則下探索著圍棋本身的奧秘。兩者走在同一條路上,只是AI走得更快一些,它會幫助我們認識圍棋。

對於高水准圍棋AI的出現,國家隊領隊華學明也一直秉持著樂觀的態度。她認為,能夠去探索未知的領域,從而開闊眼界,這本身是一件好事。其實也不止是圍棋,人生亦如此。

“人工智能就好像打開了一扇‘天窗’,讓我們可以進一步挖掘圍棋所蘊含的廣闊天地。”羅超毅說,過去人們如何學圍棋、下圍棋、享受圍棋,現在其實並沒有太大改變,無非就是多了人工智能,“可我們下棋的意義,從來都不是為了去戰勝人工智能。”

圍棋有望加速全球普及

近年來,中國圍棋涌現出以柯潔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棋手,在競賽成績、公益形象、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等方面均建樹不凡。就在本月的中國十佳勞倫斯頒獎典禮上,柯潔榮膺最佳非奧運動員,這也是圍棋項目首次獲獎。硬實力自不必說,但也不能將之與“人機大戰”的熱度完全分割。

中國圍棋第一人柯潔榮膺勞倫斯最佳非奧運動員獎(記者 翟璐/中國新聞網)

記者從某圍棋培訓機構了解到,整體而言,今年學生學習圍棋的熱情比去年更加高漲。校區規模擴大、學生人數增多,這種變化在“人機大戰”之后更明顯一些。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圍棋在人們心目中正形成廣泛的認知,很看好其未來的普及與發展。

圍棋AI的意義也絕不僅限於帶領這一波熱度。日前,AlphaGo圍棋教學工具上線,就連剛剛成為史上最年輕“五冠王”的柯潔都表示要“重新學圍棋”,足見其對棋手在提升競技水平方面的意義。俞斌說,光是看棋譜就已能開拓思路了。

競技水平提升、下出更精彩的對局,自然也能為圍棋贏得更多關注。華學明同樣認為,圍棋AI會促進人類棋手漲棋,但是不能依樣畫葫蘆,“每個人都可以‘點三三’,但要真正理解其意義所在,這才是關鍵。”

除幫助選手提升棋藝外,圍棋AI還有望加速這項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羅超毅表示,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學習圍棋,而不是僅靠棋手教棋。

資料圖:人機大戰中的國手們

俞斌也認為,由於AlphaGo教學工具的出現,在原本一些圍棋普及不到的地方,他們可以借此訓練出實力頂尖的棋手,“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圍棋向那個方向發展是好事。”

“我們看到在世界大賽中,歐美選手大多都是陪襯。如果他們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達到一定高度,那歐美地區對學習圍棋就會更有興趣,也相對更容易建立職業制度。”俞斌說,AI或許讓職業棋手少了一些神秘感,但對圍棋走向世界是有幫助的。

學習圍棋,到底在學什麼?

記者從中國棋院了解到,今年在國內舉行的各類圍棋職業賽事共計37項,相比去年增長了兩成多。首屆中國圍棋大會也已於8月舉辦,共吸引逾5000人參加,創國內綜合性圍棋賽事之最。而作為今年天津全運會的群眾比賽項目之一,超過43000人參與到了圍棋業余組的預選賽中,足見群眾基礎之深厚。羅超毅表示,圍棋的普及與發展呈蓬勃之勢。

資料圖:圖首屆中國圍棋大會比賽場館(肖來/攝)

但仍有人不禁會問:人類下不過機器,學習圍棋的意義在哪?

首先,對於AlphaGo和后來的AlphaGo Zero,一些人在認識上還是存在誤區。即使是在學習過程中完全跳出了人類棋譜的“Zero”,也並不是說它的每一步棋都超出了人類的認知。俞斌表示,AI確實有一些精妙的變招,但絕大多數的落子還是在預想范圍內的。

其次,正如羅超毅所講,學習圍棋的意義,從來都不是為了去戰勝人工智能。

楊劍的孩子正在上小學三年級,學習圍棋已經超過了一年。他告訴記者,圍棋是孩子自己的選擇,“他覺得圍棋很有意思,上課的意願也非常強烈。”一位從事圍棋教育的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孩子本身並不喜歡圍棋,是很難堅持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這也是楊劍的初衷,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而且我們孩子比較淘氣,愛動。學圍棋可以讓他踏實下來,學著專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情。”一年多下來,楊劍坦言孩子確實有所改變,平日在學校課堂上也安靜了許多。

至於未來孩子能學到何種程度,楊劍表示這並不重要。與之相比,能讓孩子多動腦、勤思考,培養一種思維方式,這就已經足夠了。

“圍棋不但對開發智力有幫助,它還是中華傳統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學習圍棋的過程,實際也是在了解中國的文化。”正如羅超毅所說,圍棋是一種教育手段,可以培養人格、修煉內心。(記者 岳川)

(應受訪者要求,部分人物為化名)

(責編:方正、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