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來,中國生物產業發展迅速,2015年產業規模超過3.5萬億元﹔2016年,我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和授權數量,分別為23077件和11562件,均名列全球第2位……
這樣的一組數據,源自近日發布的《2017中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報告》。
“過去一年中,全球的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亮點紛呈快速發展。而無論是基礎前沿還是轉化應用,我國發展速度顯著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中國近十年來發表論文的年均增長率達17.5%,顯著高於國際水平。在成果應用方面同樣進展頗豐,中國的基因檢測服務能力在全球已處於領先地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
引領+突破+顛覆
創新群體性突破涌現
“生物技術是21世紀創新最為活躍、影響最為深遠的技術集群之一,在革命性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健康、環境和能源等重大問題方面前景可觀。”沈建忠說,兼具引領性、突破性和顛覆性等特征的生物技術,日益成為繼信息技術之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也是我國必須搶佔的科技競爭戰略制高點。
“生物技術的引領性,體現在對生物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揭示。”沈建忠舉例說,以腦科學為核心的認知科學,將實現人類對自身認識的革命性變化﹔以基因編輯技術為代表的合成生物學,將創造一種新的“調控生命”的模式﹔以干細胞和組織工程為核心的再生醫學,將疾病治療模式提升到“制造與再生”的高度。
生物技術的突破性,則體現在與數理、化學、信息、材料等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進而帶動群體性技術突破,將徹底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
“通過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可穿戴即時監測設備、遠程醫療、健康大數據等加速普及應用,改變傳統疾病的診療模式。通過與農業技術的融合,生物育種促進了動植物品系的改進、抗逆性的增強以及產量提高,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已佔全部耕地面積的12%,幫助農民獲益累計超過1500億美元。”沈建忠說,美國公布的《2016—2045年新興科技趨勢報告》顯示,在20個最值得關注的新興科技發展趨勢中,有6項與生物技術相關。
如今,微生物正在越來越多地被用於大宗化學品的生產,經合組織預測,至2030年,35%的化學品和其他工業品將源自生物制造。
“生物技術的顛覆性,表現為對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甚至國家安全帶來的變革。生物技術發展帶動形成的新產品、新服務、新產業,將顛覆靠投資、拼資源、透支環境的發展模式。”沈建忠稱,在工業生產方面,生物制造產品比傳統石化產品平均節能30%—50%,減少環境影響20%—60%。與此同時,生物安全備受各國政府高度重視,成為國防和軍事博弈新的焦點。
從“跟跑”到“領跑”
干細胞研究躍居世界前列
顯然,生物技術領域已成全球科技創新的熱土。提及其中的亮點,就不得不說到干細胞。
2016—2017年間,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支持的項目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細胞》雜志及其系列子刊上,發表40余篇文章。
“我國干細胞研究已躍居世界前列,個別方向處於‘領跑’地位,在細胞重編程、多能性建立及其調控等研究領域取得了眾多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成果,在特色動物資源平台、疾病動物模型等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沈建忠說,我國在該領域論文發表數量及專利申請量已連續5年位居世界第二,且擁有了一批自主研發的技術,例如小分子化合物誘導體細胞重編程獲得的多能誘導干細胞,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詳盡圖譜繪制等。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研究員裴端卿表示,隨著我國干細胞臨床研究監管政策的陸續出台以及前期良好的理論和技術積累,將大大加速干細胞產品的開發進程,使行業進入快速規范發展階段。
2017年,首批經過備案的胚胎干細胞臨床研究正式啟動,《自然》雜志對此進行積極正面的報道﹔去年12月2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這一系列變化標志著我國全面、有序開展干細胞臨床治療時代已經開啟。”裴端卿說。(記者 劉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