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看到的並非是真實的 有種欺騙叫“視錯覺”

2018年01月04日10:28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眼見未必為實 有種欺騙叫“視錯覺”

  都說“眼見為實”,其實未必如此。有時我們看見的東西並不一定存在,而會受光、形、色、位置等知覺因素的干擾,在大腦中產生錯覺。眼睛不同於照相機,不是對客體的簡單機械復制,是一種再加工的心路歷程。眼睛所見,在很多情況下確實與視覺世界的特性相吻合,但在某些情況下,盲目的“相信”眼睛所見會導致錯誤,形成所謂的視錯覺。

  在現實生活中,視錯覺的現象客觀存在。舉個最有意思的例子:這件衣服讓你看起來很瘦很美,其實這恰恰是服裝巧妙應用視錯覺,“改造”著我們的身型。

  由心理與生理兩種因素造成

  對視錯覺頗有研究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齊虹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對視錯覺給出了清晰且嚴謹的解釋:視錯覺是指人在觀察事物時受其他客觀因素的干擾或自身心理素質的影響,或基於經驗主義、參照物的不當選擇,而形成的不正確感覺。

  不同研究人員從各自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視錯覺定義。“視錯覺是由心理與生理兩種因素造成的。”齊虹認為,人類視覺的產生需要視覺感知器官與大腦共同參與,是由視神經元接收到外界客觀事物的刺激從而作用於人腦產生的影像。“在認識客觀事物和世界中,人類主要靠視覺,其次是觸覺和味覺。”

  “看”是一個主動的構建過程,大腦可根據先前經驗和眼睛獲得的有限信息作出最好詮釋。而心理學家之所以熱衷於研究視錯覺,則是因為視覺系統的部分功能缺陷恰恰能為揭示該系統的組織方式提供某些有用的線索。齊虹進一步分析稱,當我們用眼睛觀察世界的時候,視覺感知系統會先一步調出腦中存儲的信息與眼前的事物進行對比並做出判斷,但是,由於自身的生理限制,有些人往往無法客觀真實地反應事物的本來面貌,會對於大小、長短、高低、色彩等物體形態產生視錯覺。

  “日常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視錯覺例子有很多。”齊虹舉了個最經典案例,比如法國國旗,紅、白、藍三色的比例為33︰30︰37,而我們卻感覺三種顏色面積相等。“這是因為白色給人以擴張感覺,而藍色則有收縮的感覺,這就是色彩視錯覺的效果。”

  尚無確切理論解釋

  對於視錯覺,迄今仍未有確切的解釋。

  英國生物學家克裡克曾給出三點評述: 你很容易被你的視覺系統所欺騙﹔我們眼睛提供的視覺信息可能是模棱兩可的﹔“看”是一個構建過程。

  迄今為止,關於錯覺的解釋理論雖然多種多樣,但是還沒有一種理論可以很全面地解釋錯覺。“目前視錯覺的心理學解釋有格式塔理論、生態視覺理論、建構主義、亮度對比假說、視野學說、常性誤用說、反常性誤用說、先驗論和經驗主義等,但沒有一種能適用所有視錯覺。”齊虹介紹說,由於視覺感知的復雜性,認知能在不同層次上形成不同種類的視錯覺,因此,錯覺主要分為尺寸錯覺、細胞錯覺、輪廓錯覺、不可能錯覺、扭曲錯覺、運動錯覺。

  有意思的是,你是否會被視覺錯誤所欺騙,這取決於你的年齡。最新研究成果表示,兒童估量物體大小的方法與成人不同,這使得兒童可以防止那些欺騙人的視覺錯誤。

  生活中有妙用

  “眼見為實”顯然是個假命題,因為有時候你的眼睛會“欺騙”你,而我們經常利用這善意的欺騙給生活增添些許情趣。齊虹表示,在設計領域,設計師經常根據視錯覺原理,把人的經驗認知矛盾化應用於產品設計,給人們帶來情趣化體驗。如圖像融合,可以提高圖像信息的利用率,提升原始圖像的空間分辨率和光譜分辨率。3D就是改變藝術隻能遠遠欣賞的傳統觀念,讓體驗者大搖大擺“走”進畫內與藝術作品合影及互動,極大地增添了刺激性及趣味性。海報設計就是利用視錯覺反常態效果的一門視覺藝術,吸引觀看者,並且在觀看者心裡產生情緒震蕩。

  齊虹透露,視錯覺不僅能給公眾帶來樂趣,還能清除負面影響。例如飛行員在海上飛行時,視錯覺可能產生“倒飛”現象,因此,對於視錯覺的理解還有助於消除人類實踐生活中的消極影響,避免一些事故發生。(記者 李穎)

(責編:喻紅(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