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考任務解讀:“科學”號在西太平洋忙些啥? 

2018年01月11日08:12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最近收到關於“科學”號的內容推送了嗎?據新華網報道,正在西太平洋執行科考任務的“科學”號已對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的8套深海潛標進行了數據實時化傳輸升級,這也是我國首次實現深海3000米水深溫度、鹽度和三維流速連續數據的實時回傳。此次,“科學”號於2017年11月26日起航,將在完成科學觀測網維護升級任務后,於今年2月返回。那麼,“科學”號長什麼樣?本次起航的任務有哪些?

我國新一代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科學”號(圖片來源:新華網)

“科學”號長什麼樣?南海網介紹,“科學號”是一搜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常被人們稱為海洋上的“移動實驗室”。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科學”號總長99.8米,型寬17.8米,型深8.9米,核定總噸位4711噸,續航力達15000海裡,可載員80人。據了解,“科學”號具備全球航行觀測能力,採用了多項國際先進的船舶技術,能夠滿足現代海洋科學多學科交叉研究需求。

此外,南海網介紹,“科學”號在操控、探測、集成等方面擁有精巧設計,能在海上自給自足地航行60天。作為中國最先進的科考船,“科學”號採用模塊化設計,配備了海洋大氣、水體、海底、深海極端環境和遙感信息現場驗証等五大船載探測系統。其“短寬型”的船體結構、封閉式甲板、360度可環視駕駛台、重力活塞取樣的翻轉結構等設計,都為海上作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那麼,“科學”號本次航行的任務是什麼?央廣網介紹,“科學”號此次航行是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的航次之一,分為2個航段。該航次的主要任務是維護並優化、升級我國在西太平洋構建的深海潛標科學觀測網,同時新布放一批潛標。

具體而言,據《青島日報》報道,本航次以西太平洋水文過程調查為主,對太平洋西邊界流、緯向流系和中深層環流等開展大規模、同步、連續現場觀測。本航次還將在深海潛標數據實時傳輸試驗成功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潛標陣列的實時化規模,並進行4000米深海連續觀測數據的實時傳輸探索性實驗。同時,航次還將投放設備進行溫鹽深儀、湍流剖面儀、氣象站、生物多聯網等觀測,為西太平洋環流與暖池的三維結構及多尺度變異規律研究、海洋模式的驗証和改進提供觀測數據支撐。(張茜)

本文由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員羅會仟進行科學性把關,目前其主要研究領域為超導、電子、電磁、半導體、自動化、中子散射等。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