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及團隊揭曉 兩兄弟齊入選

2018年01月23日08:06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2017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及團隊揭曉 兩兄弟齊入選

  新華網北京1月22日電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2017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和科技創新團隊日前揭曉,陳天石陳雲霽兄弟、王澤山、姚檀棟等12位科學家以及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技術研究團隊等獲此殊榮。

  據介紹,此次評選活動聚焦年度中國科技領域的重大創新成果,推選出最具影響力的“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團隊)”,由中央電視台、中國科學院發起,聯合科學技術部、教育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同舉辦。

  其中,2017年度科技創新人物為:陳天石陳雲霽兄弟、王澤山、姚檀棟、朱銳、馬晶、蘇權科、付巧妹、陳和生、常進、何曉順、黃大年。

  2017年度科技創新團隊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技術研究團隊、中科院深淵科考隊、高速鐵路技術攻關組。

  據活動主辦方介紹,大力弘揚科技創新精神,是評選活動的初衷和使命。表彰科技創新人物和團隊,既是對奮力拼搏的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更是對全國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1月21日,“科技盛典——中央電視台2017年度科技創新人物頒獎典禮”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為廣大觀眾奉獻了一場科學盛宴。(王瑩)

  附:2017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名單及簡介

  陳天石陳雲霽兄弟

  研制了國際上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寒武紀”,引領了該領域的學術發展﹔將寒武紀應用到華為手機中,使先進智能技術普惠千家萬戶﹔孵化了國際上首個智能芯片獨角獸創業公司寒武紀公司。

  2017年11月6日,寒武紀發布3款新品,能耗比大幅超越當年全球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寒武紀1A,適用范圍覆蓋了圖像識別、安防監控、智能駕駛、無人機、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各個重點應用領域﹔其中兩款面向雲端的寒武紀高性能智能處理器芯片,以及專門為用戶打造的寒武紀人工智能系統軟件,可全面支撐端雲一體的智能處理。這意味著,基於寒武紀軟硬件平台,人工智能產業界將構建一個完整的、基於底層自主指令集的智能新生態。

  王澤山

  發展火炸藥理論,出版著作15部。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另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獎7項(第一完成人)。培養大批高層次人才,形成產學研研究群體,推進我國火炸藥發展進程。

  中共中央、國務院2018年1月8日舉行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王澤山院士獲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姚檀棟

  長期從事青藏高原冰川與環境研究,揭示了西風和季風相互作用是青藏高原環境變化區域差異的主要驅動力﹔他組織撰寫的《西藏高原環境變化科學評估》報告為西藏自治區推進生態屏障建設規劃提供重要科學依據﹔他發起的第三極環境國際計劃,促進國際青藏高原研究領域的深度交流﹔作為首席科學家牽頭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對推動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將產生重要影響。

  朱銳

  成功研制出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產品,實現總銷售額近4000萬元,遠銷海內外﹔研制出國內首台臨床用介入式光學相干斷層影像系統,打破該產品的進口壟斷,從而實現該高端影像設備的國產化,降低醫療成本和費用﹔已經進入醫療器械注冊的臨床階段,有望成為國內首家成功獲得產品注冊証的介入類OCT影像系統。

  馬晶

  從事衛星光通信研究。2011年率領團隊成功進行了我國首次低軌衛星星地激光通信試驗,2017年又成功進行了國際首次同步軌道與地面雙向每秒5G高速激光通信,為建立我國空間激光高速實時信息網絡奠定了工程和技術基礎,使我國衛星光通信研究領域在短短二十余年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蘇權科

  主持港珠澳大橋技術論証和工程方案研究,創新品質規劃、工業化建設理念,帶領團隊在跨海通道建設領域,取得了國際領先的成套技術成果,創造了中國標准與中國橋梁新品牌。

  付巧妹

  破譯了最古老的現代人基因組,發現了歐洲人的藍色眼睛出現的時間在大概4萬年前﹔她開發捕獲DNA技術,從中國4萬年化石中獲得世界首例早期現代人核DNA,相關學術論文在《自然》《科學》等國際期刊上發布二十幾篇,2016年,《自然》雜志將其評為中國十大科學之星之一。

  2017年10月12日,《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志發表了首次針對中國古人類的基因組研究成果,中、德聯合科研團隊從出土於北京房山田園洞、距今4萬年前的一具男性個體化石上,成功提取了全基因組。這不僅是第一個中國地區古人的基因組數據,也是整個東亞目前最為古老的人類基因組數據。付巧妹是該項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陳和生

  成功領導了我國兩項大科學裝置的建設: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和中國散裂中子源,使我國加速器和探測器技術實現重大跨越發展。對撞機主要性能提高了100倍,是此前世界紀錄的14倍,獲得重大物理成果。

  常進

  創新發展了宇宙線電子探測的新技術方法,研制出國際上性能優異的電子、伽瑪空間探測器。作為首席科學家負責設計、研制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首批四顆科學實驗衛星首發星),關鍵技術指標世界領先,“悟空”於2015年12月17日成功發射並工作正常,實現了我國天文衛星零的突破。“悟空”衛星成功獲得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高能電子宇宙線能譜,首批科學成果於2017年11月30日在《Nature》雜志上發表。

  何曉順

  2017年世界首創“無缺血”肝移植術,破解了移植器官缺血損傷這一世界性難題﹔創建器官捐獻支撐技術體系,推動我國器官移植成功轉型﹔突破多器官移植技術難關,實現了其從臨床嘗試到常規應用的跨越,提高了我國器官移植的整體水平。

  黃大年

  黃大年教授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在地球深部探測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影響重大,意義深遠。

  2017年5月26日,中宣部追授黃大年同志“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附:2017年度科技創新團隊名單及簡介

  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技術研究團隊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量子通信,圓滿實現全部既定科學目標﹔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通過總技術驗收,所構建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使得我國的量子通信研究水平全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中科院深淵科考隊

  中科院深淵科考隊在馬裡亞納海溝海域的萬米深淵科考中實現了我國在國際深海領域地震探測、水下滑翔機下潛、深海採樣等多個方面的重大突破,表明了中國科學家在深淵科考領域進行開創性科研工作的能力。

  高速鐵路技術攻關組

  高速鐵路技術攻關組構建了復雜地質、氣候和運營環境下的高鐵建造技術、裝備制造技術、優質高效運行技術和安全保障技術,創建了高鐵理論體系,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准,解決了世界上長大距離高鐵持續運行速度超越的重大科學問題,為中國高鐵2.2萬公裡建成運用和安全正點運送69億人次提供了技術支撐,自主研發的“復興號”動車組已在京滬高鐵時速350公裡運營,我國成為世界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責編:高黎明、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