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帆船“塔拉”號:太平洋上流動的實驗室

2018年02月01日08:24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科考帆船“塔拉”號:太平洋上流動的實驗室

  法國“塔拉”號科考帆船(圖片來源:塔拉科考基金會)

  日前,法國塔拉(Tara)科考基金會秘書長羅曼·特魯布萊在法國駐華大使館,展示了科考帆船“塔拉”號在太平洋拍攝的色彩斑斕、生動美妙的珊瑚群影像,當如詩畫面旋爾變成珊瑚群因全球氣候變暖而大片白化死亡,沉寂如灰燼時,令人震撼。

  “塔拉”號將於2月24日—4月28日第一次抵達中國,並先后在三亞、香港、廈門和上海停靠,屆時將面向公眾舉行一系列科普活動,科考隊科學家會與兒童和青少年互動,介紹海洋的富饒與脆弱,以及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緊迫性。

  全新方式探究珊瑚礁群落

  “塔拉”號,一艘以保護地球和海洋為使命的雙桅科考帆船,建於1989年,36米長、10米寬,載重120噸,2003年開始出海科考。

  在海洋科考領域,“塔拉”號享有盛譽,曾完成對南北極地區大浮冰研究﹔首次在公海進行全球范圍浮游生物研究﹔對塑料制品危害進行深入研究。船上有一個由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和摩洛哥科學研究中心科學工作者組成的多學科研究小組。

  2016年5月,“塔拉”號從法國起航,開展在亞太海域“2016—2018年塔拉太平洋科考項目”。特魯布萊介紹,這次科考活動最獨特之處在於,太平洋海域聚集了全球40%的珊瑚礁群落,經過極為廣闊的地理“大穿越”,科研團隊比較了不同水域珊瑚分布狀況,把調查研究范圍從生物基因擴展到生態系統。此前從未在如此大范圍內開展這樣的研究。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科考隊科研負責人塞爾日·普拉勒認為:“這個項目旨在充分揭示珊瑚礁在基因組、基因、病菌和細胞層面的生物多樣性,並與周邊海水中生物群體狀態進行比較,以獲得對全球珊瑚礁生物多樣性的認知。這項研究也有助於獲得與珊瑚礁生物集群生活至關重要的生物學、化學和物理學數據信息,增進對其適應環境變化能力的了解。”

  將建全球首個珊瑚礁資料庫

  珊瑚礁僅佔全球海洋面積的0.2%,卻為多達30%的海洋生物提供著庇護和生存空間,因此,它們的健康狀況對依賴海洋資源的人類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特魯布萊介紹說,這趟獨特的科考之旅路線覆蓋太平洋從東到西、由南向北分布最廣闊的珊瑚礁群落。從巴拿馬海峽到日本列島,從新西蘭一直到中國,“塔拉”號穿越了太平洋上11個時區,還探訪了極其偏遠、與世隔絕的土地和珊瑚礁。

  科考隊用統一范式考察了40個島群,分析3種依賴礁石的生物(兩種珊瑚及一種水蛭屬的無脊椎動物),來了解珊瑚的生物多樣性。通過比較和跨學科研究,追溯這些珊瑚礁在較近時期的變化歷程,觀察其目前的發展狀態,然后借助一些理論模型,模擬其未來的進化方向。

  在行進中,科考隊觀測到在氣候變化影響下珊瑚礁大規模脫色現象:眾多海域中,30%—90%的珊瑚礁群落出現嚴重退化,僅個別地點如瓦裡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的珊瑚礁尚完好無損。

  於是,科考隊決定嘗試建立全球首個珊瑚礁資料庫。“塔拉”號上的珊瑚生物學家、海洋學家和浮游生物專家研究團隊,從海洋中收集各種珊瑚、珊瑚礁魚、水質取樣標本和海藻樣本,以更好了解它們的多樣性,適應壓力和當前高溫、污染及酸化等環境狀況的能力。迄今他們已完成2500次潛水作業,採集2.5萬個研究樣本。

  希望與中國團隊共赴北極科考

  “中國是太平洋沿岸的重要國家,對於海洋科學方面有很多創新研究,塔拉科考基金會希望和中方科學家及科學實驗室長期合作,共同推動海洋和氣候研究的長遠發展。這正是‘塔拉’號將造訪中國的主要原因之一。”特魯布萊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塔拉科考基金會表示,希望2020年招納一個中國科考團隊前往北極,展開兩年的科研考察,實現目前科技無法完成的生態系統研究。特魯布萊說:“北極是全球共同的財富,中國和法國雖不是北極理事會(包括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及領土處於北極圈的北歐五國)成員,但北極氣候變化劇烈,相關海洋生物以每年20公裡的速度向北遷移,過去在日本海域捕到的魚,現在需要北移到俄羅斯海域進行捕撈,中法將組織雙邊甚至包括歐盟科學家在內的多邊科學考察活動。”

  據介紹,塔拉基金會目前已邀請廈門大學科學家參與到塔拉太平洋科考活動中。廈門大學優勢學科是海洋學科,並擁有長77米的“嘉庚”號科考船,今年1月開始科考中國南海。

  廈門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部主任、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戴民漢教授說:“當‘塔拉’號與‘嘉庚’號2018年一起在廈門下錨時,兩個同樣的靈魂將相遇。雖然它們分別來自兩個遙遠的國度,但是不管是多麼遼闊的海洋,無論是多大風險的挑戰,都無法阻止它們實現共同的目標——更好地了解和保護我們的海洋。”(記者 華凌)

(責編:喻紅(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