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血月亮的美抬頭可望,趙福祿卻看不到。
“那天新華社過來航拍了,我也是后來在網上看的圖,真好看。”2月6日晚上21時,在巨大的金黃月亮下,90后動車組機械師趙福祿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他忙碌的一夜。無論月光如何變幻,他的任務始終如一——“照顧”包括“復興號”在內的動車組的運維日常,他還給自己的微信號起了個應景的名,叫“悅(月)下老人”。
在北京市區西南,有一個絕佳的賞月處,平坦而寬闊,這就是北京動車段南所檢修庫的所在。當天晚上21時左右,一輛“復興號”結束了一天的運行緩緩駛入檢修車位,停穩后鳴笛示意。
趙福祿的同事迅速登上列車,進入駕駛室,在操作顯示終端進入測試界面,對通訊信號、電路設備等一項項必檢項目進行檢測,所有檢測全程錄像。
“我們要保証車輛出庫進站的絕對安全。”北京動車段黨委副書記劉文起說,“與安全關聯密切的部分都是顧客看不到的,包括駕駛室、車底和車頂。”
在檢修庫,所有的車軌懸空建造,方便機械師進行列車底部的安全狀況檢查。而上到頂部檢查時,必須持有登頂卡,一人一卡,確保安全。對於資深的機械師來說,手持電筒,沿著動車走一遭,剎車、碰鎖、電路等系統的狀態就能心中有數。
“這裡是剎車裝置,8節列車中,1、3、6、8節是每根軸3個(剎車)盤,2、4、5、7節是每根軸2個(剎車)盤,它們需要一致制動,才能保持平穩。”趙福祿對“復興號”列車底部的復雜結構如數家珍,他指著車軸繼續說,“這裡面是空的,為的是能進行超聲檢測,之前是實心的,現在方便機械師隨時檢查,如果中間出現裂紋可不得了。”
這些還遠遠不是安全檢查的全部。為了保障運行列車的絕對安全,劉文起還道出了一個“新武器”,叫TEDS。“坐火車從車站出站時,你會發現鐵道旁邊有幾個小藍箱子,它們能記錄下所有進出站的動車數據,並傳輸到這裡的TEDS車間。”劉文起說。
TEDS全名是“動車組運行故障動態圖像檢測系統”,通過組合攝像頭,自動採集並分析運行中的動車組底部和側邊的結構,對異常圖像進行分級報警。
“TEDS車間裡的分析員會依據採集的數據,精確定位故障,通知相關車間有針對性地進行檢查。”劉文起說。單調的黑白色、海量的數據、重復的位置圖,這些外行眼中枯燥無趣的圖片,他們卻能尋得蛛絲馬跡——一個黑影可能是一段破損的鐵絲濾網,一個小黑點可能是一個脫落的鉚釘。
“每天檢修80輛列車,保証它們絕對不能出問題。”劉文起說,春運期間,他們的工作量比原來增加了1/3,為了保障旅客順利安全到家,他們會在月亮升起時持續高強度地進行列車檢修工作,這樣的節奏會持續到春暖花開。(記者 張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