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回家路40載巨變:“日行”千裡 手腳“解放”

2018年02月18日08: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春運回家路40載巨變:“日行”千裡 手腳“解放”

改革開放伊始,每逢春節,大規模外出務工、求學者返鄉“遷徙”。40年間,春運大軍從不到1億人次增至2017年的27億人次。得益於中國經濟這班“高速列車”,中國人的春運回家路發生了巨變。

大批旅客在南京火車站乘坐火車出行。(泱波 攝)

旅途“縮短”:從長途漫游到一日千裡

在鐵路南京站參加春運保障工作14年的祖韜體會很深。

站在站台,他憶起舊時春運的畫面。“長途漫游”的綠皮車開來,人流一涌而出,扛著大小包爬坡過崗,門窗皆是塞人塞包的入口。

對比今日,高鐵“一日千裡”,車廂猶如星級酒店,人們在小憩中看電影、聽音樂,享用互聯網訂餐。

提速帶來運力翻升。祖韜舉例說,過去春運,每天從南京始發開往北京的綠皮車隻有2趟,最多載兩千人﹔如今,南京—北京含高鐵在內的列車日行70對,運客數萬人。

密集編織的高鐵網,讓旅途“變短”。40年間,中國高鐵通車裡程達2.5萬公裡,躍居世界第一。

今年春運,全國新建高鐵預計發送旅客增加3000多萬人次,是近年來增長最多的一年。

隨著公路、水運、航空加入春運“主力軍”,中國人回家的方式愈發“立體”。

購票“上線”:從徹夜排隊到拇指運動

在鐵路窗口從事售票員工作8年的朱紅,有雙指紋“黯淡”的手。由於常年點款、數票摩擦,她的指紋漸漸“褪化”。近些年的春運,經過這雙手的票款卻變少了。

“一天窗口售票量,從以前的千余張,降到現在的七八百張”。朱紅說。

彼時春運,售票廳內塞不下人,廳外男女老少端著板凳徹夜排隊。車站幾十個窗口馬力全開,搭起戶外大棚供人落腳。朱紅拼的是速度:賣票靠“聽”,緊盯電腦,手動下票。

如今朱紅的手愈發清閑了。“越是臨近春節,到窗口買票的人,反而比平時還少。網絡訂票流行,支付寶、微信、銀行卡‘花樣’支付多,買票變得很便利”。

據鐵路部門統計,12306平台年售票量超35億張,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實時票務交易系統。

行囊“減負”:從手扛肩挑到輕裝簡行

工作41年的鐵路行李值班員林寶強,見証了完整的春運“發展史”,對旅客行囊“減負”,他感受最為深刻。

“以前的行李又大又笨,鍋碗瓢盆、被褥、書籍、家具,過年都要扛回家。”老林回憶。

由於列車停靠時間有限,每站貨物隨客有上有下,“行李房”干活的都是百米沖刺、見縫插針,拉著四五米長的大板車在站台上到處跑,“既是指揮員、行李員,又是現場戰斗員,哪顧得上衣服滿是灰塵。”

老林記得,那時所有包裹不分車次、方向,卸貨后在倉庫裡堆成一座小山,每次找貨都是頭疼事。

這些年,老林感到工作輕鬆不少。行李倉庫沒有過去那般“爆倉”,托運“大塊頭”難覓蹤影,不少人樂做輕裝上陣的“甩手掌櫃”。

“以前行包到地后,旅客還要自己來拿﹔如今,手腳得到‘解放’,大包小包都不如一張送上門的快遞單來得快意。”

今年是老林參加的最后一年春運。他說,中國在變,春運也在變,回家的路一定是越走越舒坦、自在。(記者 朱曉穎)

(責編:趙鵬、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