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器”不簡單 智能無人艇為科考提供新技術手段

2018年02月26日08:05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據《文匯報》報道,由國家海洋局南海調查技術中心主持研制、多單位參與的針對南極惡劣環境、搭載淺水多波束系統的特種無人艇日前在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活動中獲得成功應用。近年來,智能無人艇已成為中國海洋科考新“利器”。那麼,智能無人艇應用了哪些技術?智能無人艇能夠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工作?它將為我國海洋科考帶來哪些福利?

智能無人艇模型(圖片來源:參考消息網)

智能無人艇應用了哪些技術?以雲洲7.5米安防巡邏無人艇為例,據《科技日報》報道,在這個無人艇上,共輸入了35萬行代碼、安裝20000多個器件、植入200多顆芯片、放置40多個傳感器、載入7套分系統,整個無人艇可實現技術上的自主可控,比如無人艇在水中,它的眼睛除了激光雷達和聲納之外還有一個水器交接,通過主控制器運算來增強感知環境的靈敏度,數據感知系統獲得回撥信號,通過視覺和海圖等其他手段進一步對比,以保証船的航行方向以及與障礙物的距離,實現自動壁障、環繞航行、規劃路線等功能。

智能無人艇能夠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工作呢?據新華網報道,目前中國智能無人艇的研發、設計、生產均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生產和在研船型繁多,可搭載多種調查勘測設備,適應多種工作環境,特別是和大型科考船搭配使用,可以更好地克服海洋復雜環境造成的各種困難與挑戰,更好地實現科考目標。此前,中國自主研發的智能無人艇已經在極淺水區、海洋島礁等多種環境狀態下得到成功應用。至此,除少部分非常困難的應用場景外,中國現階段智能無人艇的技術成熟度已可以滿足海洋測繪大部分應用場景需求。

智能無人艇將為我國海洋科考帶來哪些福利?據環球網報道,智能無人艇可用於開展島礁周邊淺水區的水文氣象、水下地形、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數據採集,彌補傳統技術手段作業強度大、安全風險高等方面的不足,為海洋調查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技術手段。(朱末)

本文由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員羅會仟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超導、電子、電磁、半導體、自動化、中子散射等。 

(責編:高黎明、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