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報道,中國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可能會給中國眾多傳統汽車制造商帶來間接的損害。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自成一套體系,有著自己的技術聯盟和制造伙伴。中國汽車制造商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對戴姆勒進行了73億歐元的投資,成為中國汽車制造商在優化游戲規則之前,迫切需要大量增加新能源汽車業務。不能保持增長速度的汽車制造商可能不會長期存在。
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 Ltd.)駐東京的分析師Janet Lewis (珍妮特 劉易斯)表示:“最終,如果你不能布局新能源汽車並參與競爭,你將很難生存。” 根據JSC汽車咨詢公司(JSC Automotive Consulting)的數據,去年12月國有汽車制造商中國一汽集團、東風汽車公司和重慶長安汽車之間的合作可能是整合的開始。三方聯合簽署了一項協議,合作開發技術,尋求新的商業模式和對外投資。
如果再加上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和北汽集團,中國擁有足夠多的汽車制造商來實現新能源汽車廣泛普及這一目標。這意味著這四家國有汽車制造商集團已經擁有超過170億美元的資產,如此龐大的體量完全有能力吞並任何一家汽車品牌。面臨風險的公司包括中國最大的乘用車出口商奇瑞汽車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公司和江鈴汽車集團。
“他們終將在某個時候與大型國有企業合並,” Siebert表示“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看,中國不需要那麼多汽車制造商。”
彭博新能源財經駐北京的高級副總裁 Nannan Kou (南南口)分析稱,“由於沒有足夠的規模或資金來生產新車型,數十家零部件制造商和初創企業也可能被收購或倒閉。根據明年生效的規定,每年生產或進口至少3萬輛傳統汽車的公司,必須獲得相當於其總產出或進口額10%的NEV信用評分。不同類型的NEV接受不同數量的學分。”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去年,大約有15家國內企業的汽車銷量不到1萬輛。隨著排放標准的收緊和引擎技術變得越來越復雜,一些公司可能無法負擔得起維持當前的水平。
“規模較小的OEM廠商將無法承擔這一重擔,”Siebert說,他使用的是原始設備制造商的縮寫。“到2025年,大多數較小的玩家將被淘汰,或者被並入更大的OEMs。”
中國已經是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去年在全球銷售中佔據了超過一半的份額。據中國乘用車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所有車輛的銷量都增長了20%以上。2009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並在2015年成為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不過,據制造商協會的數據,去年大眾汽車、通用汽車和其他外國汽車制造商的銷量佔中國乘用車市場的56%。
與此同時,行業並購的步伐也在加快。根據彭博編制的數據,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5年裡,中國汽車制造商達成了274筆總價值290億美元的交易,其中大部分用於國內目標。(記者 龍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