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太陽系內岩質行星形成有了新線索

火星、隕石、地球的鈣同位素報告出爐 

2018年03月23日08:13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火星、隕石、地球的鈣同位素報告出爐

英國《自然》雜志21日在線發表一項行星科學研究成果,歐洲科學家發布了一項對內太陽系多個天體的鈣同位素組成的分析報告,該報告為地月系統的起源提供新見解。

岩質行星是指以硅酸鹽岩石為主要成分的行星。由於地球正是一顆岩質行星,所以這一類行星的起源與我們息息相關。而鈣是形成石塊的關鍵礦物質,科學家認為,其可以提供形成太陽系內岩質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材料的重要線索。

內太陽系的各天體中同位素組成的差異,可以用來研究隕石和岩質行星的關系。該研究方法通常默認同位素差異反映了天體離原行星盤中心的距離。因此,考慮到地球和月球的同位素相似度,這一猜想很難與地月系統形成的標准模型(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了原始地球)調和。

此次,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天文學家馬丁·舒勒及其同事,分析了來自火星、地球、隕石母體和灶神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是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的樣本的鈣同位素組成。結果發現,鈣同位素比例其實與母體小行星和行星的質量相關,因此可以提供一個對它們的吸積時間尺度的替代。他們推斷,該關聯源自於原行星盤的岩質星球,其形成區域裡大量鈣同位素成分的緩慢、平穩的演化,反映了原始的外太陽系物質是如何進入經過熱處理的原行星盤內空間的,它與原太陽吸積物質相關。

研究人員最后總結,地球和月球高度相似的鈣同位素組成意味著,導致月球形成的那一次沖擊“事故”的“肇事行星”,是在原行星盤生命即將結束時形成的。(記者 張夢然)

(責編:於露、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