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能源管理,特別是冬季集中管網供熱,是全球高緯度地區居民的必需品,也是高緯度國家都逃不過的話題,中國也不例外。
今年的供暖季剛剛過去,一份由多家國內供熱公司、高校和歐洲能源解決方案機構聯合編制的《中國區域供熱白皮書——控制篇》日前在北京發布。國內外供熱專家探討了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先進供熱解決方案。
未來區域供熱的趨勢是什麼?以丹麥為代表的歐洲供熱模式優勢何在?人工智能等如何介入到精准溫度控制和提高能源效率?
白皮書:為未來技術路線出謀劃策
白皮書指出,中國供熱領域十幾年來發展向好,供熱技術不斷革新,供熱系統日益完善,大數據及雲計算等當代科技成就逐步轉化為供熱生產力。
然而,供熱系統普遍存在能耗過高現象。在能源短缺日益嚴重、熱源緊張、環境污染的壓力下,行業在進一步加強能源轉換和傳輸過程中的運行效率、供需匹配與平衡、量化管控等方面存在巨大的挑戰。
丹麥丹佛斯集團區域能源部全球總裁安通·考勒認為,全球區域能源正在經歷三個發展趨勢變化,即從單一熱源到多種熱源並用,從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和余熱利用,以及供熱溫度從高溫到低溫的轉變。
“作為全球領先的區域供熱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我們與全球的供熱公司共同面臨挑戰。丹佛斯牽頭制定的這本白皮書,全面梳理了區域供熱各環節存在的問題,試著為中國區域供熱行業規劃出未來10年的技術路線圖,與中國行業共同構建綠水青山。”安通·考勒說,“在歐洲,我們的供熱系統解決方案將可實現平均節能30%。”
丹麥經驗:按熱量計量收費走了30年
丹麥大使館能源參贊拉爾斯·艾斯吉爾德·晏森介紹說,丹麥保持了25年長效穩定綠色增長的紀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3%,能源消耗下降8%,201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丹麥國內電力供應的56%,最大的貢獻來自42%風力發電和11%的生物質發電。“其中,區域供熱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區域供熱為此作出了很大貢獻。”
丹麥消費者的區域供熱價格分成兩部分,除了統一固定資費,還包括實際消耗能源的支出。晏森提到:“丹麥此前也是按面積收費,沒有實現計量收費。但政府通過了計量收費的政策,成為丹麥供熱史上的裡程碑事件,也最終保証了區域供熱系統的變革成功。”
雖然中國沒有大面積推廣供熱計量,“但丹麥的經驗推廣了30年,我相信中國也會經過一個漫長的推廣過程,最終實現這個目標”,晏森說。
白皮書強調,行業需要引領區域供熱系統運行模式的轉變,由“熱源側推動”轉向“用戶側拉動”。由熱用戶主動索取和控制所需要的熱量,按量付費﹔由熱源和換熱站提供合理的供熱參數,按需供熱與調節﹔最終在保証供熱舒適度的同時,解決過量供熱、能源浪費等問題。
為白皮書作序的天津市建筑設計院總工程師伍小亭表示:“白皮書是中外行業智慧與經驗凝聚的結晶,符合國際區域供熱系統的發展趨勢,闡釋了區域供熱整體解決方案技術路徑的價值,對提升我國的區域供熱水平、降低供熱系統能耗、實現智慧供熱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智能系統:打造智慧供熱網絡的抓手
北方的冬天,開著窗戶散熱的情況並不少見,舒適度降低的同時,浪費情況嚴重。
白皮書提出,採用分戶/室的溫控措施,實現分戶房間溫度的自動控制,提高用戶的舒適度,並避免因房內溫度過高而開窗散熱導致的熱能浪費。
北京首創熱力股份有限公司顧問李光祿表示:“要有效解決此類問題,需要充分發揮熱網的智能化管控系統的作用,實現供熱系統的全過程節能,才能達到系統優化的目的。”
芬蘭一家名為LEANHEAT的人工智能公司CEO尤卡·阿霍受邀演講,他分享了其先進的人工智能算法,能根據室內傳感器溫度、天氣數據、供熱參數,讓自學習溫度控制模型不斷適應用戶習慣而自行更新,給出可靠的供熱參數預測值,此舉能為熱力公司節能10%—20%。據了解,歐洲已應用其開發的技術實時監控1000多所換熱站。
北京的人口是芬蘭全國人口的4倍,芬蘭公司的技術是否能搞定海量的中國數據?面對這種質疑,尤卡說:“我們已經收集處理了10.5萬億個數據點,數據處理能力也可擴展到100倍到1000倍,希望能幫助中國熱力公司的供熱系統實現更加高效的運行。”
丹佛斯供熱事業部中國區總裁於泳溟表示:“智慧供熱是發展趨勢,清潔供熱是終極目標。我們希望通過白皮書幫助提高供熱系統能效和安全性,減少排放,並改善供熱舒適性,以助力實現能源行業供給側改革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為‘藍天保衛戰’貢獻一份力量。”(記者 房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