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科技部重大專項辦公室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教司在京召開“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成果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重大專項辦公室副主任楊哲稱,傳染病防治專項在組織實施過程中,產生了一大批重大標志性成果,在近年防控歷次重大疫情中成功應對、主動出擊,為科技惠民、改善民生提供有力保障。
傳染病專項實施管理辦公室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教司監察專員劉登峰在會上表示,重大專項實施10年來,以完善國家傳染病防控科技支撐體系,全面提升我國傳染病的診、防、治水平為目標,集成優勢資源協同攻關,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專項取得顯著成效。
突發急性傳染病應對能力跨越式提升
劉登峰介紹,我國初步建立了72小時內鑒定300種已知病原及未知病原的篩查技術體系,在病原監測預警、檢測、確証和患者應急救治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為有效應對近年來甲型H1N1流感、H7N9流感、中東呼吸道綜合征、埃博拉等重大突發疫情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這為實現從被動應付疫情到主動應對威脅的轉變,維護社會穩定與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在國際重大傳染病防控中彰顯了中國力量”,劉登峰稱。
突破一批三病診防治關鍵技術
劉登峰介紹稱,首先,在艾滋病方面,艾滋病病毒核酸篩查試劑實現國產,將檢測窗口期從28天縮短到7天以內,大大降低輸血傳播風險﹔推廣實施綜合強化干預技術方案,使我國艾滋病單陽家庭配偶間艾滋病性傳播減少了62%﹔基於國產藥物優化一線治療方案使治療費用降低了79%。
其次,在乙肝方面,優化乙肝疫苗免疫接種策略,大大降低接種無應答率及低應答率,提高母嬰阻斷率,5歲以下兒童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降至1%以下﹔優化重型乙型肝炎治療方案,將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8.1%降至21.1%,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4.6%降至56.6%。
此外,在結核病方面,產出一系列診斷試劑,使結核分枝杆菌檢測時間由4-8周縮短至6小時以內,痰液中結核分枝杆菌的檢出率由25%提高到50%以上。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劉登峰還表示,我國建立並完善了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技術平台,在三病領域,強化基礎研究與臨床診治的結合,傳染病防控科技綜合支撐能力顯著提高﹔在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方面,建立完善了病原體檢測、監測預警、實驗動物、生物安全、產品研發和評價等技術平台﹔在新發傳染病病原學、病原體結構生物學等方面取得一批國際領先成果﹔聚集、培養了一大批領軍骨干人才和青年英才,專業人才隊伍得到快速發展。
傳染病專項實施以來,共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共21項,其中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
他表示,目前,傳染病重大專項已進入“十三五”時期的最后攻堅階段,也是專項實施的決勝階段。到2020年,依靠科技創新,要使我國重大傳染病防控能力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確保有力應對突發急性傳染病疫情和有效防控重大傳染病國家目標的實現。(記者 陳聽雨)